李井泉同志革命资历深厚,他1927年便加入人民武装,曾经参加过残酷的三河坝阻击战,后来又给毛主席当过秘书,协助主席处理了很多棘手的军政事务,因而深得毛主席的信任。抗战时,他奉命在内蒙开辟革命根据地,坚决与日伪军以及反动派势力斗争,立下了无数功勋。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好同志,却没能在“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井泉16岁参加共青团,曾经长期在赣南一带从事外围革命活动,协助党组织发展农协、工会,以壮大无产阶级的力量,反抗压迫和剥削。1927年,南昌起义的部队奉命向广东转移,途经赣南的时候,吸纳了一大批工人、农民、共青团员,其中就包括李井泉。李井泉从来没上过战场,甚至连用枪都是现学的,可他并未因此生出畏惧之心,在随后的三河坝之战中,他奋勇杀敌、力战不退,充分彰显了革命者的英勇顽强。

但可惜的是,战后李井泉在转移途中意外与大部队失散,一个人迷失在粤北的茫茫大山中。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革命,而是通过当地老乡的帮助,找到了当地的共青团组织,并顺利加入其中,开始做地下工作。1930年,广东省委派遣他到江西去给毛主席送信,主席见他谈吐不凡,且精通文墨,便将他留在身边当秘书。不过李井泉与毛主席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八个月之后,毛主席便派遣他到红军某部担任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1938年,党中央在经过深入研究后,决定在榆林到绥远一线开辟一块革命根据地,一来可以充分唤醒内蒙古同胞的抗日热情,二来也能保护党中央,防止敌人从北边进犯延安。李井泉被幸运选中,全权担负开辟新根据地的任务,他不敢辜负毛主席等人的期望,立即点兵点将北上,于大青山一带驻扎,并很快与当地党委取得联系,掌握了很多关键情报。

当时日本人一直想要拉拢蒙古族同胞,并计划在内蒙建立一个类似于“满洲国”的伪政权。一位蒙古的贵族王爷在日寇的威逼利诱下,抛弃民族大义,选择与侵略者狼狈为奸。李井泉闻讯后立即出兵征讨这位贵族王爷,将其组织的所谓“蒙自军”一举歼灭,贵族王爷因此受到惊吓,随即断绝了日寇的往来,再也不敢搞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李井泉被召回延安学习,次年,他参加了“七大”,并被列入中央委员的预选名单中,但奇怪的是,毛主席后来又提笔划掉了他的名字。因为此次参选中央委员的同志大多出身红一方面军,为了避免引发舆论风波,影响党内团结,毛主席便适当取消了一些一方面军出身的同志的参选权,将名额让给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以及其他部队的同志。李井泉很理解毛主席的一片苦心,因此并未生出任何不满之情,更没有发过一回牢骚,始终顾全着大局。

建国后,李井泉被派往西南搞建设,当时西南的发展状况非常落后,几乎没有重工业基础,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铁路都没有。李井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便极力主张从华中引入铁路线,连接川渝云贵地区,加强西南的沟通,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招纳沿海地区的工厂落户西南,当然,西南的基础条件差,很多工厂根本不愿意去,于是大家便互相推诿,一再找各种理由敷衍李井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李井泉只好一次次的跑国务院,见周总理,向总理诉苦,希望总理能给予西南支持。最终,在总理的统筹下,有上百家工厂陆续落户成都、重庆、贵州等地,而在60年代,西南更是筹建了一大批战备工厂,这对于西南的发展至关重要。

李井泉一直很是低调,不爱对外宣扬自己,也很少参加什么公开活动,他的子女曾经规劝他写一本回忆录,但却遭到了他的拒绝。而他过去参加革命的光辉事迹,他也很少讲起,一直将其深深埋藏在心底。80年代初李井泉离休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北京,每天深居简出,甚至连客人都很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他因病离世,时年八十岁。2009年,党中央专门为李井泉召开了一个专题研讨会,正面评价了他的所有贡献,同时将他列为革命者的典范,他的生平事迹也将永载史册,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