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贾玲又赢了。

从一个小品演员,到中国票房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女导演,贾玲无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逆袭。在一众男导演统治中国电影的市场中,贾玲代表着女性力量,杀了出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站在女性视角,队长是完全欣赏并赞叹于贾玲的坚强意志力了。减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男性,女性,只要尝试过减肥的就知道,它需要高度自律,还得对自己极为狠心,残酷。在减肥的基础上,还要练出腹肌,就更难了。可是,站在电影角度来看,《热辣滚烫》的成功,不值得过度效仿。

在很大程度上,《热辣滚烫》的高票房,来源于持续的炒作与营销。网友们将其戏称为“减肥记”。就队长个人而言,是不太喜欢这类电影的,包括贾玲拍的第一部《你好,李焕英》,也不喜欢。这是两部轻工业,轻剧情的轻喜剧电影,它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电影的工业化。”

队长记得,很多年前,中国就开始提到“电影工业”这个名词了,要鼓励电影工业的发展。可是,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电影工业有所进步,但近些年来,这种工业化电影没有进步,而是退步了。去年火爆暑期档的《封神》,其实是2018年拍完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电影,基本都是三年疫情期间的库存片。

疫情期间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风险大,成本低。因为限制聚集性演出,电影行业遭到重大打击。这让电影公司不太愿意投资大成本的工业化电影,宁愿去投拍一些低成本的喜剧电影。像张艺谋的《满江红》、贾玲的《热辣滚烫》、韩寒的《四海》等,都是这类电影的代表。其中,《满江红》租了一个四合院,只拍了一个月,就狂揽40亿票房,很多人都是被骗进电影院的。

为什么今年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不火了?不是质量不好。相反,《第二十条》把司法公正,校园霸凌以及正当防卫等敏感话题,都搬上了大荧幕,直戳社会矛盾,却票房低迷。一个原因是,观众在春节档更倾向于看一个轻松的喜剧,不太愿意去看沉重的严肃电影。另一个原因则是,被《满江红》骗得太惨了,不愿意为张艺谋买单了。

如果《封神》系列趁热打铁,在这个春节档上映第二部,可能就真的“一战封神”了。因为今年的春节档,没有工业化大片,一部都没有。《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全部都是剧情片。不是说剧情片不好,而是剧情片的工业化程度太低。这类电影的主要制作成本在于演员片酬,像扑街的《红毯先生》,刘德华片酬6000万,宁浩导演费2400万,其他主演片酬2000万,项目开发费和非主演片酬3900万,后期制作与特效费用仅1300万。

过亿的电影制作费,钱基本都打给主演和导演了,留给后期的工业制作费用占比极低。当前,已经上映的工业化电影也就只剩《封神》系列和《流浪地球》系列。

1999年,当美国第一次推出《指环王》的时候,25年后的今天,中国依然拿不出一部能够媲美《指环王》的工业化电影。即便是吴京主演的《战狼》系列,《长津湖》系列,在工业艺术上,也比不上好莱坞的《血战钢锯岭》、《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科幻类,《流浪地球》胜在刘慈欣独创的东方科幻哲学,但电影工艺还不如《变形金刚》。

为什么好莱坞万变不离其宗的“超级英雄”套路,一直能够统治全球电影市场?一个重大原因就是,美国在电影工业上,遥遥领先。从国际影响力上来说,中国斥资10亿投拍的《长城》,比不上土耳其制作的《征服1453》。到今天为止,中国真正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只有一部,张艺谋导演的,于2002年上映的《英雄》。这部电影大量地借鉴了日本殿堂级导演黑泽明的拍摄手法,但它展现的是中国人心中所独有的“天下一统”。

很多人不理解,不就看个电影吗?看个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工业化电影?《你好,李焕英》、《热辣滚烫》、《飞驰人生》、《战狼2》等,这些电影不也挺好的吗?关键就在于,电影工业的背后,是技术的迭代与进步。如果只是拍摄轻喜剧,只能让极少数主演发家致富,而群演继续在横店吃盒饭。但《封神》、《流浪地球》这类工业化电影,它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科幻、神话电影的制作,是需要巨额投入的,常常需要数十家,乃至上百家公司参与制作,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虚拟技术,动画捕捉技术以及软件工业技术等,可以吸纳一大批高端技术人才的就业。它会把电影的分配权转移到后端,削弱极少数主演的片酬,提高广大幕后技术人员的收入,缩小影视行业内的贫富差距,推动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

这比看个乐,炒作“减肥记”,重要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