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镇位于县境中部,南与东关屯镇接壤,东与两家子乡毗邻,北与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相伴,西濒卧龙湖,西北与二牛镇相接。全镇地势南部为缓坡漫岗,北部为低洼盐碱地。区域面积55.9平方千米(不含开发区),耕地2.6万亩,7个行政村,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540毫米,无霜期150天.康平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国道203线及省级公路彰桓线途径镇内,长深高速公路和沈康高速公路出口位于孔家村。该镇2003年由康平镇与胜利乡整体合并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平镇

政区沿革

康平清初为科尔沁的左翼前、中、后三旗辖地,科尔沁左翼后旗置康家屯。光绪六年划科尔沁中后二旗南境、宾图王旗东境置康平县。取康家屯的首字“康”,寓意康乐,兼取太平之意。康乐太平,即康平县。隶属于昌图府。1910年(宣统二年)全县为12社13区,康平镇为第一区,防所在县街德化社。1927年(民国十六年)全县设9个区,康平镇为一区,防所在县街。东北沦陷时1934年康平设7个警区,康平镇为警区驻所,辖升平村(黑鸦屯)。1937年村屯制改为保甲制,康平街公所驻地县城内,辖3甲(屯)。1945年日本投降后康平街改为城关区,至1949年城关区辖3个街、6个村。1950年为第十区,辖3个街、8个村。1955年改前进街为贺炯街,改胜利街为吴斌街,分建设街南部为含光街。北部仍称建设街。将4个街中的农业户组成黄河与长江农业社。1956年城关区撤区变镇,称康平镇,辖4个街。1958年成立康平镇人民公社分社,1959年为康平镇人民公社,辖4个生产大队。1961年辖11个生产大队,82个小队。1964年建良种场大队。当年6月12个农业生产大队全部划出成立胜利人民公社,至此,康平镇辖4个街道和1个蔬菜大队。1974年划出建设街一部分成立立新街,同时又划出含光街一部分成立向阳街。1975年把前进大队划归康平镇。1980年改称康平镇人民政府,1987年高家窝堡从三台子煤矿划出属康平镇,1988年成立矿山街道办事处,1993年将原7个街道撤消成立7个社区,又从含光社区南部划出部分,成立西岭社区,从向阳社区划出南部成立朝阳社区和城南社区。

2003年康平镇与胜利乡整体合并为康平镇,辖10个社区,12个行政村。2005年朝阳堡划归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2006年8月修李窝堡村、马莲屯村划归沈阳胜利经济开发区。东下洼子并入孔家村。2010年4月顺山屯划归康平县新城区,至此康平镇辖10个社区,7个行政村。

社区村屯名字及由来

【矿山社区】位于镇南5千米处,三台子煤矿南侧,地势东部为缓坡岗地,西部为低洼地。辖3个居民小组。矿山社区始建于1988年10月,原为矿山街道办事处,1993年成立社区,因社区设在矿区而得名矿山社区。1974年康平县筹建三台子煤矿,矿工家属到矿区定居,1987年矿区家属划入康平镇,翌年成立矿山街道办事处。1993年辙办事处为矿山社区。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

【向阳社区】位于康平县城中南部,北起中心路南侧,南至轻工路北侧,地势东西两侧为缓坡地中间低洼。辖7个居民小组.

1974年从含光街划出南部称为向阳街,1993年根据县政府关于行政区划决定改称向阳社区,因向阳街而得名。本社区内集聚了康平县各级各类学校。县委党校,康平县教师学校高级中学、第二初级中学、含光和向阳小学。县直驻 区单位有教育局、司法局、交通局等。辖区内有大型商业网点聚鑫大厅、步行街。区城面积1平方千米.

【吴斌社区】位于康平县城北部,西起彰开线到政府路东,北与胜利、前进村相壤,中心北街从社区中部穿过,地势为缓坡地。辖3个居民小组。该社区1949年为城关区胜利街。吴斌1945年为康平县公安局长,在收编维持会武装时遭匪徒枪击而牺牲,为纪念烈士,县政府1955年将烈士牺牲地更名为吴斌街。1993年改为吴斌社区。是县政府所在地,县职业高中在其辖区内。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西岭社区】位于县城西部,北起建工街,南至中心路,东起中心街,西至北山路,地势西部为岗地,东部低平。辖5个居民组。康平县政府于1993年决定由含光社区划出西部,成立西岭社区其名源于它所处的地势,其地势越往西越高,形成山岭状,故称西岭。辖区内驻区单位有环境保护局、城乡建设局、中国移动通讯康平分公司等。区域面积1平方千米,总户数2155户,总人口6444人。

【立新社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北纬42°441、东经123°21。地势为缓坡地,辖4个居民组。立新街1974年从建设街划出成立,1993年8月将立新街改称立新社

区。其名由来源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取“立和“新”,即立新。立新街北起政府路南侧,南至中心路北侧,西起向阳街,东到康平镇政府。驻区单位有县人民检察院、工商局、卫生局、计生委。特殊教育学校在其辖区内,天主教堂为老建筑。区域面积1平方千米,总户数1695户,总人口4009人。

【城南社区】位于康平县城南部,北起朝阳路,南与新城区苏家岗村接壤,地势漫岗坡地。辖7个居民小组。该社区因地处县城南部而得名为城南社区。它是由1993年8月根据县政府决定从向阳社区南部划出的。驻区县直单位有县财政局,林业局、广播电台、镇南派出所,悦明小学在辖区内,辖区内“世代康城”“北国春天”是县城内较大的住宅小区,辽花广场也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建设社区】位于县城中北部,北起政府路,南至建工路,东起中心街,西与镇西村木相接,东部路高西部低沣。辖5个居民组。解放之初(1949年)成立建设街,属城关区,其名表达了康平人民解放后加快建设美好康平的愿望,故取名建设街,1993年改街称社区。

【贺炯社区】位于县城北部。北起北门桥,南至政府路,东起中心街,西至卧龙湖,地势低洼,辖4个居民组。

该区解放初(1949年)为前进街,属城关区,当时为县城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康平老百货在辖区内。现用名字源于1955年,原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贺炯,1946年在七区暴乱中被叛匪杀害,为纪念烈士,康平县政府决定将烈上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贺炯街,1993年改为贺炯社区。县中医院在辖区内。区域面积1.4平方千米。

【含光社区】位于县城中部,北起文化路,南至中心路,西起中心街(203国道),东至向阳街,地势为缓坡地,东高西低。1945年邱含光任康平县民主县长,在收缴维持会武装时,发生枪击事件,邱含光牺牲。1955年为纪念烈士将建设街部划出命名为含光街,1993年改称含光社区。驻区县直单位有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粮食局、审计局、文体局和电影院。

【朝阳社区】位于县城中南部,北起轻工路南侧,南至朝阳路北侧,地势东西部略髙,中间低平。辖5个居民组。1993年8月,康平县政府决定从向阳社区划出部分,以朝阳路为区界,又因社区办公地设在朝阳路北,故称朝阳社区。驻区单位有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信访局、土地局、人民法院等。康平广场也在转区内区域面积1平方千米.

【孔家窝堡村】建制村,地处康平县城东南7千米处,地势低平,东有八家子河流过该村东境。2006年5月村级体制改革,东下洼子合并到该村,辖2个自然屯。是康平镇重点产粮村。区域面积17,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881亩.

【孔家窝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为四周低平。清咸丰年间,有孔姓兄弟俩从山东到此开荒占草,得名为孔家窗堡。后来相继又有从关内移民到此,人口逐年增多,形成屯落。区域面积1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28I亩。

【东下洼子】自然屯,位于村西南2.5千米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洼。因居住地地势洼而得名为下洼子,又因东关镇有腰下洼子、西下洼子,为区别起见称东下洼子。1964年因承担着繁育优良品种的项目,又称为良种场大队。1984年又改称东下洼子。区域面积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00亩.

前进村】建制村,位于镇西北,西北濒临卧龙湖,地势东部为缓坡,西部低洼,南北低平。1949年建制之初为前进街,意为康平解放后,决心努力奋斗,大踏步前进,建设美好康平,故取名为前进。1964年成立胜利人民公社由前进街改为前进大队。1975年又划归康平镇,称前进大队属向阳街,辖2个生产小队。2003年康平镇与胜利乡合并,前进村为康平镇的一个村。该村为城乡结合部,全村主要以蔬菜种植、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区域面积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35亩.

【胜利村】建制村,位于镇东北部,地势为缓坡岗地,为城乡结合部。1949年改康平街为城关区,下辖3个街、6个村,建设街、胜利街,前进街,为纪念康平彻底解放,命名为胜利街,后为胜利村。脞利公社时称胜利大队,随着胜利变乡而改为胜利村。2003年胜利乡和康平镇合并后仍为胜利村。该村土地较少,村民多数从事个体商业及建筑业。区域面积4.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55亩.

【文华村】建制村,位于镇东1千米处。地势东西为缓坡地,南低平,北坡地。辖5个小组原名黑鸭屯,因此地林木茂盛鸟鸦甚多,当乌鸦飞起飞落时,遮天蔽日,故人们称之为黑鸦屯。1969年该电在部队任指导员的李文华,带领新兵实弹训练时,为保护新兵光荣牺牲,为纪念烈士将黑鸦电更名为文华村。文华村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就有关姓关恩随公主陪嫁到科尔沁王府,为公主理财,后王爷赏给土地放牧,黑鸦屯属关恩之子放牧之地。关姓满族人,关佳氏改汉姓为关镶黄旗。后又有蒋姓、李姓、张姓等先后从山东直隶一带来此定居,使屯落不断扩大。区城面积6.6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375亩.

【哈拉户硕村】建制村,位于镇东5千米处。西部为缓坡岗地,东部低洼,八家子河西岸。辖4个居民小组。清道光年间,有蒙族巴姓一家先在此居住,称巴家窝堡,后又有5户蒙族牧民在此定居,流行蒙文化,不久又有10几户汉族人从山东移民至此,定居的人们给这里起了一个“哈拉户硕”的名字,蒙语意为黑色的山嘴子。民国时隶属三区,后为四区,解放初为城关区八家子村,1964年属胜利公社,2003年并入康平镇。区域面积6.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000亩。

【镇西村】建制村,位于镇西城乡结合部。地势低洼。辖2个生产小组。镇西村所处在的地理位置,即康平镇西部,为镇西村,原为蔬菜大队。解放初为城关区前进街,1964年属康平镇,1984年蔬菜大队改镇西村,属康平镇。区域面积1.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00亩。

【高家窝堡村】建制村,位于镇南5千米处。东西南三面与东关镇接壤,东北为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地势东部为缓坡岗地,西部为低洼地,辖2个居民组。清道光年间有高姓从关内来到此地开荒占草,定居垦荒,得名为高家窝堡。蒙边宣抚高专员,即高荫周出生于本村。原属东关镇梁家村,1974年建矿时划归三台子煤矿,1987年从煤矿划出归属康平镇,称高家窝堡村。区城面积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