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大破匈奴,使得西汉得以几百年的边疆太平,因此名垂青史。东汉初年的窦宪,也是一位守土卫国、征伐匈奴的大将,但却鲜有人知晓他。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出征之前究竟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呢?汉章帝时期,窦宪的妹妹在后宫争斗中脱颖而出,被立为皇后,窦宪因此也不断受到提拔,连升三级。他有权有势了以后,感觉到了无比的骄傲,行为也逐渐猖狂起来,时常恃宠而骄。有一次,他强行用低价购买了沁水公主的田地,沁水公主地位不高又惧怕气焰嚣张的窦宪,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忍气吞声。

好巧不巧,正好有一天汉章帝的车马路过这块地方,想起了自家的女儿,于是询问公主的情况,结果却得知了这块地已经被窦宪强买了。汉章帝非常生气,虽然沁水公主地位不高,但毕竟是自己的女儿,皇家威严不容冒犯。他狠狠地责骂了一番窦宪,幸好皇后穿着低等的服饰向皇帝谢罪求情才免于罪罚,但汉章帝从此不再对他恩宠和授予实权。直到汉章帝死后,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以侍中的身份为窦太后打下手,借此机会掌握了极大的一部分朝廷权力。此时的朝廷各个部门都有了窦氏的亲信,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窦宪鉴于自己的资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推举了一些德高望重且没有什么争斗心的老人坐上了高位,例如太尉邓彪为人随和洒脱便被窦宪推举当了太傅。屯骑校尉桓郁曾担任过东汉好几任皇帝的老师,淳朴谦让,窦宪推荐他担任了皇帝的老师。加上窦宪是瑕眦必报的一种性格,一些刚正不阿的官员看不惯他的胡作非为,上书进谏,但这些官员最终的下场只有一个,那便是死。不是被窦宪逼到自杀,就是被网罗诬陷了罪名处死。这样一来,朝堂内外再也没有敢对不利的言论出现了。

后来都乡侯刘畅前来都城洛阳为汉章帝吊丧,窦太后召见了他,一下子就被他的英俊和才气吸引,便经常召见他,有恩宠之意。窦宪嫉妒刘畅在窦太后那边更为讨她欢心,又害怕他日后会分走自己的权力,于是派遣刺客在重重护卫之中杀死了刘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将罪责推到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身上,先行一步派人捉拿了刘刚,严刑拷打。自以为行事机密的窦宪不成想被人告了密,窦太后得知真相大怒,把窦宪关在内宫中。自知罪孽深重的窦宪,听闻了北匈奴侵犯疆界的讯息,他决定申请出兵来立功赎罪。窦宪确实是个会打仗的将才,加上窦太后的有意包庇,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89年的盛夏,窦宪经过周密的侦查,趁着北匈奴内乱之际,决定兵分三路出击,合围歼灭北单于的军队。窦宪率领的那一支队伍在稽洛山与北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相遇了。窦宪一开始为了完成将北单于驱逐到涿邪山由三路大军合围全歼的计划,派一万多的精锐骑兵进攻北匈奴。本来做好准备血战一场的窦宪,很快发现这些北匈奴的人马由于长期的饱受饥饿之苦,军心涣散,被装备精良的精锐骑兵是压着打,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窦宪一看这种情况乐了,正所谓“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这不就是现成白捡的功劳,他感觉自己做梦都会笑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窦宪把握战机,当即命令全军出击,北匈奴军一败涂地,北单于落荒而逃。窦宪看着溃败的敌军简单地判断了一下当前的局势,发现根本就不符合学到的兵法里“穷寇莫追”的定理,因为这些人连穷寇都算不上!他立即率兵追赶,斩杀了一万三千余人,俘虏了数万人和百万多头的牲畜,汉军大获全胜。此战可以说是在东西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之中,最辉煌的胜利之一。和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相比,实际上窦宪这一战的结果不亚于他的前辈。

匈奴北单于自觉无路可逃,只好选择主动投降,仿效当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例子自愿做了汉的藩属。窦宪效仿冠军侯,登上了北匈奴的腹地巍然的燕然山顶,祭天祷告,还让一代史学家班固写了文章铭刻在石碑上,记载此次的丰功伟绩。

回来后窦宪就被任命为大将军,地位位于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食邑两万户,窦宪坚决推辞。第二年再次册封他为冠军侯,窦宪又一次推辞了。实际上窦宪修建的府第极尽奢华,也并不是不认可这样的奖励,只是实事求是地认为这一次主要是将士们效力,自己不能贪他们的功劳。

自此以后,窦宪的威名赫赫。他任用耿夔、任尚、郭璜等人为自己的心腹,把持着东汉朝政,并且大多数的地方官员任命也要经过他的同意。这些人贪污受贿,将整个朝堂的风气弄得一团糟。公元92年,他的心腹邓叠、、郭璜等人谋划想要杀掉汉和帝,没想到事情泄露。汉和帝与被外戚打压的宦官一派联合先下手为强,将密谋者逮捕处死。紧接着,汉和帝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印,并派人押送窦宪及三个弟弟前往各自的封地,又强迫他们自杀。

窦宪虽然平定了北匈奴,丰功伟绩却抵消不了他骄横贪婪,滥杀无辜的事实。他的所作所为遭到了百姓的唾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这就是他为什么立下如此地功业却不被人提起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