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不足2克,体积比一颗花生米还小,但却可以带动心脏工作长达12年。日前,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几名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这标志着该医院起搏器植入进入“微创无线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67岁的沈女士突发头晕、黑蒙、心悸等症状,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心内科医生第一时间为她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但在随后的临床观察期内,沈女士心脏传导阻滞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

“为维持正常的心脏运动节律,就需要为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针对沈女士个体病情的特殊性,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巢胜吾解释道,“传统的起搏器植入需要穿刺胸部大静脉,将两根起搏导线送入并固定在心腔内,并且需要切开胸壁皮肤,制作容纳起搏器的皮下囊袋。这名患者是尿毒症规律透析病人,对她来说,起搏器植入术有操作时间长、感染和出血风险高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经过缜密的评估和充分沟通后,心内科团队决定为沈女士微创植入新型的“无导线起搏器”。

之后,医生通过穿刺股静脉将无导线起搏器顺利送入沈女士右心腔内固定,全程耗时仅40分钟,术中和术后的起搏器程控均显示了令人满意的工作参数。

另外一位获益于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是84岁的徐阿婆。

由于头晕、心悸1个多月,伴晕厥2次,有着高血压、高脂血症、冠脉支架植入病史的徐阿婆住进了海军第九〇五医院。

“考虑患者为高龄女性,体重偏轻,皮下脂肪少,且术前患者心脏彩超提示多个瓣膜存在明显反流,安装传统有导线起搏器对于心脏瓣膜有一定影响,且植入后不利于左侧肢体活动。”根据徐阿婆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特点,巢胜吾建议其安装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之后手术顺利,术后起搏器功能正常。

据介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外形像一颗常见的药物胶囊,重量仅1.75克,体积较传统起搏器缩小了93%,它将起搏心脏的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结合在一起,摆脱了长长的起搏导线,长程电池续航使其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2年,并且具有心腔内机械感知、兼容核磁共振等新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无导线起搏器 右:传统起搏器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有哪些优点?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巢胜吾告诉记者,该起搏器植入过程用时短,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以上,因其无需起搏导线和皮下囊袋,避免了静脉栓塞、瓣膜反流、电极损伤、囊袋血肿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快,无需长时间限制上肢活动,适用于高龄、体型瘦小,出血风险高,手术耐受性差,血管入路异常等传统起搏器植入存在高风险的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及网络

撰稿:赵 立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