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旧帐不不跨年

这年都过完了

很多帐都没要回来

翻开网约车司机的订单列表

几乎都有一些“待付款”的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平台们为了给乘客更好的体验,一般乘客打车完付款,都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设置了免密支付,行程结束之后自动扣款。

第二种:乘客会先确认车费金额,在车里付了钱再下车。

第三种:乘客下车之后等有空再付钱。

大部分没付款的就是第三种,当然司机们最怕的也是这一种。因为乘客下了车,真的拿不准什么时候会付款。出于隐私保护,现在乘客都是虚拟号码,行程结束后,司机根本无法联系上乘客,对于未支付的订单,他们也只能发送催款短信,至于拿不拿得到这个钱,还得看运气。

网约车司机梁师傅说,最近1个月,就有3单一直没付款。12月31日平台扣完是22元,1月5日平台扣完是11.5元,1月7日平台扣完是7.56元。这种情况每个月都有,少的几块钱,多的还有一两百的,随便一翻都有好几单催不回来。对司机们来说这些可都是辛苦钱,本着互相信任的原则才让乘客下车再付钱,可没想到下车后,这车费就石沉大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种没有及时付款的乘客,平台一般会通过APP发消息、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醒,大多数乘客收到提醒或者下次打车的时候都会支付,但是总有一些人故意钻空子,想尽各种办法坐“霸王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师傅说,像这种乘客不付款的有的平台会垫付,但是也有一些平台不垫付的,催款催了一两年都要不回来的,每次看到这些订单,都感觉心在滴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种“霸王单”真的逃得掉吗?

按照滴滴的规则,如果上一笔没支付,下次叫车就叫不了,所以那些忘记支付的一般都不会为了这点钱就不用滴滴了。但是总有一些人专门钻空子,甚至还有人把逃单做成了生意,在某二手平台上,有人借用或盗用他人账号信息,以虚假投诉的方式获得平台优惠券帮人下单获利,还有的通过盗用他人的账号信息收取费用后为其他人提供待叫车服务,最终把打车费转嫁给司机或平台,这已然成为一条新型黑色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昆明就出台了相关措施,对那种坐霸王车的人,司机可以拨打110报警处理,警方也会协助司机要回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律师表示,乘客在网约车平台打车,和网约车司机之间形成的是服务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乘客不支付车费,就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风险!而且网约车平台对相关信息有详细的记录,司机想要通过法律手段追责更加容易。

如果司机通过诉讼方式维权,法院判决生效后,司机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乘客若拒不履行或者故意逃避履行,司机可以申请法院将乘客纳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乘客将无法乘坐飞机、高铁等,而且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网约车观察想说的是,虽然没有几个司机会真的为了这点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告乘客,但是作为乘客,既然享受了司机的服务,就得尊重司机的付出,文明乘车,自觉付款。要知道,平台里乘客信息都是实名制的,真要追究起来一个也别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