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回到南京。

但是蒋介石却突然问这些前来探望他的朋友和下属这样一个问题:未来能取代他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毛泽东,另一个人是谁呢?”

在场诸位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汪精卫,有一部分人猜测是张学良或者李宗仁等反蒋派别领袖人物,但这些似乎都不是蒋介石心中的答案。

1937年蒋介石夫妇在庐山休养期间,国民党陆军上将刘建绪负责陪同保护二位安全,但蒋介石刚从西安事变的困扰中脱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疾病缠身,无暇关注眼前的庐山景色,刘建绪见状便开口调节气氛,半开玩笑的斟酌询问:“那您觉得日后谁能有幸取代您呢?”

蒋介石听罢,也是思考良久,才缓缓开口道:“其中一个还活着,处处是我的对手,另一个已经被我杀了。”

这个早已被蒋介石杀害的人是谁呢?

为什么蒋介石又会如此忌惮两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蒋交锋,蒋介石的忌惮之心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人物,前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后者是中华民国的建立者。

两人曾经一度同舟共济,共同抗击日寇侵略,但最终分道扬镳,成为了敌对的政治对手。蒋介石也果断的承认在百年之后,毛泽东会成为代替他的人,也是他最为忌惮的人。

在二战胜利后,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和毛泽东之间的角逐更加激烈,首先是毛泽东的极强的领导能力和政治远见让蒋介石非常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革命中表现出色,他不仅懂得如何组织人民进行斗争,还善于在政治上谋划和决策。

而蒋介石虽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但他的领导风格和毛泽东截然不同。蒋介石更多地采用集权的手段,而毛泽东则更加注重民主和群众路线。

另外,蒋介石又是一个重视道德、讲究礼仪的保守派人物,他坚信孔孟之道,主张忠君、孝子、忠臣、义士的行为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毛泽东则是一个革命派人物,他提倡革命、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想,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这种不同的领导方式让蒋介石感到对手的强大与威胁,其次是毛泽东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让蒋介石感到担忧。

毛泽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获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蒋介石则是靠着一些军阀和地主的支持走到了如今的位置上。从古至今的建国之道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始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种对比让毛泽东更加具有亲和力和人民性,而蒋介石则更加孤立和冷漠,另外便是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能力以及战略目光令蒋介石心存顾虑。

在战略思想上,蒋介石主张打持久战,他认为只有在战争中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够最终获胜;毛泽东则主张打歼灭战,通过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歼灭敌军主力,以取得战争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一支优秀的军队,与蒋介石领导的政府军队多次交战。

在抗战胜利后,两军开始了国共内战,毛泽东领导的军队表现出色,甚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不同领域的分歧使两人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产生巨大区别,毛泽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也让蒋介石愈发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个方面来讲,蒋介石认为能够取代他的“隐患”之一当属毛泽东。

十年磨剑

1931年11月29日晚,一辆疾驰的汽车骤停在南京城东麒麟门外的沙子岗,从车上缓缓走下了一位年轻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