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跨越你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永远不要泄气。

撰文 |凌骏

当地时间2月16日,著名心脏病学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的发明者Alain Cribier 教授在法国鲁昂去世,享年79岁。

Alain Cribier是一位富有远见,极具想象力的医学家,他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在心脏病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享誉全球。2002年,他完成了全球首例TAVR,随后20多年,这一革命性技术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也就此改变了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发展方向,使得心内科从一个单纯的内科,转向了“半个外科”的疾病诊疗模式。

“一位真正有远见的人离去了。”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Hadley Wilson教授称,“Cribier对心脏病学领域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从早期从事心脏手术到TAVR的发展,他始终致力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恢复瓣膜功能。

2002年底,Alain Cribier和同事在期刊Circulation上发表了全球首个关于TAVR技术的论文,他在文章结尾写道,随着装置改进和临床研究不断证实,未来这种以导管为基础的微创主动脉瓣狭窄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Alain Cribier的预测成为了现实,甚至更进一步,TAVR技术改变了全球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格局,标志着心脏介入手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但当Alain Cribier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时,学界并不好看,并认为这是“极为愚蠢的想法”。

那时,对于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唯一有效的积极治疗方式是进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可有接近一半的患者无法接受治疗,他们多是年迈的老人,无法承受开胸手术带来的创伤和一系列并发症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lain Cribier先是提出了通过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BAV)进行治疗,“这种方式如今看来稀松平常,但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担心病人会因栓塞或心室颤动等而丧命。”Alain Cribier在2023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回忆道,当他首次决定对患者进行这种治疗时,他所在的法国鲁昂大学心脏病学学科带头人对他说,“你疯了,这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应该尝试一下,否则这名患者也将在未来几周内死去!”Alain Cribier回应说。

“行吧,如果你想尝试的话,就去吧。”

得到了许可,1985年9月,Alain Cribier在全球首次进行了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非常成功,患者的疾病症状在两年内全部消失。随后,相关文章发表于《柳叶刀》,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大量医生来到法国鲁昂,向Alain Cribier学习这项技术。

可就在几年后,让Alain Cribier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学界此前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BAV无法解决瓣膜狭窄再复发的问题,其缺乏持久益处的缺陷变得明显。这促使Alain Cribier开始探索新的技术——TAVR。1988年起,他开始在尸体上进行研究,证明TAVR的手术可行性。

然而这一次,Alain Cribier的想法依旧遭到了几乎整个学界的反对,“在他们看来,TAVR不可行的原因有很多:无法穿过瓣膜并在钙化处部署装置;冠状动脉口不可避免的阻塞;二尖瓣损伤、主动脉破裂和装置栓塞的风险;血流动力学结果差且不持久,中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内膜炎。人们还认为,既然心脏手术可以满足需求,任何新技术都将毫无用处。”

Alain Cribier并没有放弃。几年里,他前往全球各地,法国、美国、巴西......联系了所有可能感兴趣的医疗公司,“但我只收到了负面回应。这些公司的专家都是心脏外科医生,他们列出了这项技术的不可信之处,有几次我还被告知:这是有史以来为技术创新提出的最愚蠢想法。”

转机出现在1997年,在一场学术会议上,Alain Cribier遇到了两名来自强生(J&J)的工程师,他们出乎意料地支持Alain Cribier的想法。1999年,他们成立了一家医疗初创公司,致力于推动TAVR的开发。经过动物身上一系列失败的试验并不断改进后,2002年4月16日,Alain Cribier为一名濒临死亡的AS患者进行了全球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十年后,Alain Cribier依然记得这场手术的每一处细节,“我们将瓣膜推进导丝,穿过隔膜,使左心室中的装置掉头,穿过原生瓣膜,将产品定位在钙化处,并给球囊充气以释放瓣膜,当我们观察到患者面部颜色在几分钟内从黑色变为粉红色时,整个团队的情绪难以形容,不少人泪流满面。”

虽然手术获得了成功,但此后1年多,外科专家们依然对TAVR抱有质疑,认为第一次的成功只是侥幸,相关监管部门也制定了最为严苛的试验标准,比如“必须是即将死亡的患者”,以此来测试TAVR的有效性。

Alain Cribier突破了这些障碍,他和团队在“可怕的”的入组标准下,对38名患者进行了第一批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结果。2005年开始,美国和欧洲的监管部门开始接受TAVR。自此,TAVR逐渐成为了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选择。

2010年10月,TAVR传入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完成我国大陆地区首例TAVR。当年12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又成功为两名患者实施了第2、第3例手术,到了2023年,全年我国开展的TAVR已突破万例。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TAVR推出,各类经导管瓣膜治疗(TVT)也迎来了蓬勃发展,葛均波院士曾评价道,“如果将心血管介入比喻成心血管学科的皇冠,那么近20年来兴起的TVT无疑是这个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

回顾职业生涯,Alain Cribier认为自己是幸运,从医学院学习到毕业后任住院医师,他始终在最顶尖的医疗机构接受医学培训。他学到的并不只是临床技术,“那些伟大的医学前辈、创新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会了我如何认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并相信自己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Alain Cribier还是一名医疗公益者。20世纪90年代末,在开发TAVR的同期,他还在印度创建了一个介入心脏病学基金会,与相关公司合作,致力于针对欠发达地区,开发更具备经济效益的心脏相关疾病治疗术式。

而自TAVR开始在临床普及后,Alain Cribier又将大量时间花在了医学教育,他在法国鲁昂创建了多学科医疗培训中心,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医生提供TAVR及相关技术的规范化培训。

“当你决定在医学领域进行创新时,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你。”Alain Cribier曾在一次采访时说,“你要确保你是正确的,坚持下去,并尝试跨越你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永远不要泄气。”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