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8日,春节假期接近尾声,孝感的年味却越来越浓,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俗大狂欢“抬故事”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欢乐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巷间,“抬故事”队伍浩浩荡荡,十几个场景,十几个故事,每个故事台上都有1-2个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其扮演者均为孩童,由四名青壮男子抬着走。凑近去看,其中有一张八仙桌上面固定着一根扎有“城墙”“大炮”等道具的金属支架,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

年仅9岁的胡一鸣小朋友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道:“此次能够扮演民族英雄戚继光,感觉非常荣幸,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优秀品质,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深远,源远流长,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实践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戚继光,今年抬故事活动还抬出了“秦始皇”“萧何”“樊梨花”“赵子龙”“天仙配”“借东风”“珍珠塔”等经典历史人物及故事。省级非遗“肖港抬故事”骨干艺人肖念中介绍道,在冬季到来时,金神庙的民间艺人就在“头人”的带领下,精心选择将要抬出的角色,并根据故事的内容设计情节、场景等。由于“抬故事”这门手艺涉及多种门类,需要掌握剪纸、彩绘、泥塑等多种技艺,各类演员的妆造,文生、武生、青衣、花旦的服装匹配等,所以“扎制故事”的过程也是十分复杂,每个故事都需要两三名艺人协作才能完成,而“抬故事”的秘密就在一根铁棍制成的铁轴上,铁轴的直、曲、弯、盘等都必须由铁匠根据故事的设计和制作人的画样要求来打制,然后制作人再在铁轴上剪纸、扎花、缠轴,制作道具,装扮孩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资料记载,“抬故事”的风俗起源于肖港镇金神庙先民们“向天祈福”美好愿望,起初以“玩松柳灯迎狗老爷”的形式祈福,后经宋太祖赵匡胤途经金神庙,帮助解了大旱之苦,金神庙先民们用“抬故事”这种独特的形式祈福国泰民安和纪念赵匡胤的功德。这项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还先后被列入孝感市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提及这项民俗活动,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郑爽并不陌生,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就对这项民俗活动有所了解,今天来到现场观看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场非遗文化活动的魅力,表演不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向在场观众传递了吉祥,也表达了当地人们期盼丰年的心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抬故事”神秘而幽远,每一台故事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涵盖了忠孝节义、爱情婚姻、神话传说等多个主题,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此外,“抬故事”现场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不间断上演,为这节日传统民俗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