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多“福”的生意

文/成如梦

编辑/郑亚文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春联和福字都是新年的必需品,是迎接新年的仪式感。

但对于山东高密夏庄镇东李家村的村民来说,这还是一门生意。在东李家村,每年生产出来的福字春联、年画、红纸等春节纸质产品超过6000吨,整个中国春节所使用的纸质产品超过50%都产自这里。东李家村也因此被称为“华夏红纸春联第一村”“最有福的村庄”。

东李家村的王刚告诉我们,过去一年为了生产福字、春联,他的工厂用掉了1000多吨纸张,平均每天的纸张消耗数量接近3吨。靠着卖“福”,他的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刚

因为数量太大,王刚已经没法计算他过去一年到底生产了多少福字,多少对联。他只记得,最忙的时候,一天往外发了1000多箱货。春节前的旺季,上百辆货车排队等在镇子上拿货,“晚上的梦都是红色的”。

最多“福”的生意

在东李家村,制作福字和春联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刷红纸、印春联”是当地绝大多数家庭的营生,王刚家也不例外。

小时候,每逢过年前夕,父亲都特别忙,忙着将这一年生产出来的福字、春联、窗花一箱一箱的运出去,总是没太多时间照顾年幼的他。那时候王刚就意识到春联和福字代表的不仅是春节,也是生活。

但念高中的时候他开始对这一切感到厌倦,“每年都生产一模一样的东西,十年如一日的工艺,每年的销量也都差不多,完全没有创新的东西,我甚至在想要是我来干肯定能干的更好”。

后来他大学毕业,在外面工作了一年之后果断回到了家乡,接手父辈们的春节生意。无论是生产对联,还是福字,这一切都让他觉得更熟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以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接手父辈们的春节生意,但更像是重新创业。”王刚告诉我们。

大学的时候,王刚念的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回来创业的前两年,他并没有急着进入生产环节,反而是花了一两年时间在调研市场,同时利用所学专业,对春联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三年的打磨与积累,2017年他正式成立公司,开始创业。在王刚的记忆里,春联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杂乱的状态,很多产品比较粗糙,在粘贴过程中还会出现掉色染手的情况,但随着“90后”长大,大家对春联的偏好已经慢慢发生变化,大家更喜欢新潮、精致的新式设计。

面对这些,王刚不停地改进各种材料,跟各种染料厂、纸厂对接,解决产品摸起来粗糙、掉色等各种问题。同时他还找了书法家协会的专家老师合作,提高春联的欣赏性、艺术性,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华丽而忽视了春联最本质的属性。

2023年,王刚的工厂为了生产福字、春联等年俗产品,一共用掉了1000多吨纸张,平均每天的纸张消耗数量接近3吨。靠着卖“福”,他的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

当传统生意遇上新潮流

王刚回来接手春节生意的时候,一度感慨,“东李家村的春联虽然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不够好玩,也过于陈旧,每年在产品上的创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年消费主体逐渐变成更年轻的90后们,他们对春联有着更多的要求”。

也正是因此,每年上半年的时候王刚都会花上一段时间复盘去年好卖的样式,在去年的经验教训下设计新的样式,时间久了,他对各地人民的偏好了然于心,“老一代人喜欢传统简单、性价比高的传统春联,年轻人喜欢创意、花哨、好玩的新样式;北方多偏好经典款的五字短宽对联,南方更偏好于七字的长对联。”

现在在王刚的工厂里,单一个福字,就有几百种款式。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一年到底要卖多少个福字,他只记得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发至少1000箱货,“梦里的背景都是红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满足年轻人各式各样的需求,王刚也在不断地升级工厂机器。以前生产春联的时候,需要两位工人将一张红纸放在模具上,将盖板按下又抬起,半分钟的时间,印刷出一张春联,再将印刷好的春联晾上一天,打包运往不同的市场。

而在王刚升级的自动化工厂里,白纸从机器的一头进,对联从另一头出,不仅可以印刷出不同的字体,还有各种花朵、动物图案,“不仅省事,比原来黑底红字的对联也精致多了”。

除了生产和研发,在销售渠道方面,王刚也紧紧地跟上潮流。以前父辈们多是线下接单,每年的订单数量都大差不差。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几年,王刚也发现了蕴藏在其中的新的发展机遇。

2019年,他定下了“打造中国互联网‘春联定制’第一品牌”的目标,连续在淘宝等多个网购平台开设多家店铺,在互联网上开展了销售业务。2021年,他又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产品销售。

如今,王刚的年俗产品生意已经是线上线下两开花的状态,不仅成功地接棒了父辈的春联生意,还完成了新的蜕变。

一个让人感到幸福的生意

“每年的春节一过完,就会立刻开始为下一个春节做准备。”王刚告诉我们。

今年过完年之后,工厂就会开始准备2025年春节的产品。二月份生产一些每年都会卖的大众传统款式,四五月份会根据前一年市场的整体销量情况设计新的样式,六月份之前确定所有的创新款式,并且开始生产,十一月正式进行售卖,基本上卖到第二年一月,春节生意就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只做两个月的生意,但工厂要为此准备一整年的时间,“这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和‘福’打交道”。每年春节前,放眼过去,全村都贴满了红纸春联,各种年画及节庆产品,到处都会洋溢着团聚的欢乐氛围。

在王刚看来,春节产品属于刚性需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与之相关的春联、福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春节必不可少的节日气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春节产品也在不断升级。

现在,他不仅开发出了用在大门上的对联,还有贴在猫窝、狗窝、冰箱、手机等各种地方的,设计也越来越卡通、时尚。但王刚对传统文化始终有着他自己的坚守,“对联可以根据年轻人的爱好变化,但起码要有对联的样子,讲究对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村接手春节生意这些年,王刚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每年增长的销售额。他引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十几条流水线每天可以生产几万幅各种风格的春联,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就业,也帮助了很多村民发家致富,同时还促进了当地春联产业与春联文化的发展,东李家村的春节生意也越来越有名,这些才真正地让他感受到了成就感。

“随着传统文化的推广,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认同和接纳传统文化。年轻消费者们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可以直接表达需求,实际参与设计,直接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这些都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更日常化,也让福字和对联这些传统产品越来越火爆。”王刚告诉我们。

他希望未来还可以把福字、对联做成日常化的消费品,将“福”带给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