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国际社会却只承认中国。《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中国永远不会成为西方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书的作者马丁·雅克是英国剑桥研究院,对中国文化研究颇深,而他在这个争议后又补充了一句,“中国的历史文化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性”。

曾经的四大古国为何不被承认?中国文化与其他三国相比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一统”的诱惑无人能敌

一个文明的覆灭往往都有很多种因素,天灾人祸、战乱、王朝覆盖等,中国能屹立千年要从一个男人说起,秦始皇嬴政。

在秦朝之前,中华大地上群雄割据,直到嬴政一统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秦朝的建立诞生了一个延续千年、让无数势力为之追寻的理想:“大一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没有哪个皇帝能拒绝这样的殊荣,开疆扩土成了鉴定君主的能力的标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度量衡的出现为后世治国提供标准,中华文化自此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秦朝虽然短暂,但没关系,汉武帝在嬴政的基础上再次攀上一个台阶,他平定匈奴开疆扩土,西域诸国无不臣服,汉朝的强大将“大一统”的理念刻在了生活在这片大地的百姓心里。

史官职位出现后,这个理念几乎达到一个顶峰,此后朝代更迭,也没有脱离统一的圈,加上宗亲嫡庶的约束,汉文化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王朝。

但其他三个古国就远没有中国如此幸运,“四大文明古国”的称呼是由梁启超提出的,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这个概念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其中古巴比伦文明发展绚烂而短暂,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开创了第一套成文字典,汉谟拉比即位后,文明达到顶峰,空中花园、楔形文字相继在城市中流传开来。

《汉谟拉比法典》将国家法令统一,进一步的加强中央集权,但很不幸,汉谟拉比去世后,没有哪个君主再能延续他的辉煌。

古巴比伦文明仅仅存在三百多年相继被外族入侵,而西方的侵略往往都带着覆灭的目的,先前的文化成果陆续在战乱中消失。

虽然目前尚有遗迹在世,但是文化却已经中断在历史长河中,刻在石碑上的《汉谟拉比法典》,上面的楔形文字也鲜少能有学者完整的翻译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古印度和古埃及虽然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文化的发展依旧出现了断层。世界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研究出具体的建造方法。

埃及文明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公元前5450年,古埃及从部落到城邦,两千多年后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在文明发展的六千多年里,相继出现法老制度和充满想象力的文明建筑,除了中国外,古埃及算得上三个中文明最为完善的,发达的工业、农业技术,除此之外连算术和观天象都是现代技术难以想象的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阿拉伯帝国兴起,伊斯兰文明强硬的挤进了这座古老的国度,文明从取代到复兴是难以跨越的天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的传承弥补“版本更新”不足

古埃及的法老制度并没有让文明再次踏入现实的轮回,武力的脆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

而古印度也是如此,孔雀王朝的诞生伴随着多个文明的碰撞,虽然古代中国总是将嫡庶挂在嘴边,但文化和科考能跨越阶级,弥补了不足。

可种姓制度却没有任何跨越阶级的通道,君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无法修补的矛盾,导致后来孔雀王朝之后,古印度四分五裂,各种种姓和教派之间抱团扎堆,很难凝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抵御外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分五裂的古印度被周边国家反复入侵,两千多年没能再达成统一,后来英国殖民期间,印度虽然坚持保留了文化,但其中内涵却再回不到从前的兴盛。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能延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统一,虽然中华土地上民族众多,但是在文化观念上却都有着共同的观点“求同存异”。

从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大,皇权和民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互相滋养的平衡,哪怕是后来北魏孝文帝、元朝忽必烈等多个外族掌握大权的皇帝,终其一生都在推崇汉文化的发展。

而在文字传承这一块,中国是最完善,传承最久远的一个国家,不论是简体字、繁体字都能做到稍加学习就能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几乎人人都能随口说上两句之乎者也,文字是文明的延续的根脉。二战时希特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消灭一个国家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而瓦解文化要先消灭语言。”

这句话在西方国家成了管用的手段,德国每占领一处就要将当地的文化课改为德语课,而中国在近代屈辱史中深深的体会了这一点,香港、澳门甚至台湾等地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英语、日语的影响。

反观其他三国,古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留存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遗迹成了一块冰冷的古董,古埃及的文字则消散的更加彻底。

而在中东的古印度也没能将梵文延续下来,在无数殖民的日夜里,古印度文化被时代逐渐遗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印度诞生的许多宗教思想也给予文字不同的意义,如果现在跟他们说能恢复古印度的称号,恐怕又会出现一大批说自己是正统的教派。

由此可见,这三个国家的文明在外族入侵时显得十分脆弱,统一的观念似乎并没有扎根在土地之中。

前面提到一个文明的覆灭往往都很多因素,除了文化之外,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国,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水和土地是孕育文明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千年风霜的积淀

纵观中国国土在不发达的当时已经完美将地形利用到极致,西边高原雪上,北边荒野沙漠,东南两边广袤的海洋。

易守难攻的地形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然条件,“分久必合”的古话在朝代之间体现淋漓尽致,哪怕是王朝割据的状况也不会持续太久。

反观另外三个国家,都没有形成像中国一样的天然屏障,西方国家统一总是要比个高下,比如古埃及,波斯帝国率先统治,后又被亚历山大、罗马等文明相继占领,古埃及留存的文化最终成了希腊文明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古印度就更不用说,中东地区从始至终都充斥这战争的色彩,而古印度文明从不曾同化任何一个外来的入侵者。

直到现在,印度虽有其名,但却不复当年神韵,古印度文明也被形容为“活着的死文明”。“同化”这个词太过冰冷,中国汉文化独特之处就在包容性。

汉文化的魅力就在于不论这片土地上有多少“竞争者”,它总是能最终凭借韧性包容着着每一个不同色彩的外来者。

中国不以血统论高低,往前翻个几代,谁家没个王侯将相,文化认同感才是汉文化的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唐时期,文化的包容性最能直观的体现,以汉文化为尊,各少数民族的习俗仍能被保留,甚至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比如汉人穿胡服,胡人起汉名等等。

文化的强大包容性造就了两个朝代的巅峰,李世民时期还允许外族人来朝做官,而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也让西方国家的文明陆续进入中国。

在朝代更替中,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吸纳、改进,文化碰撞的火花给文明带来了更多的活力。而中国人民对于文化始终保持着自信。

李世民曾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散叶。”由此可见,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是很难敞开心扉去接纳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文化就在这样的发展中呈现出繁荣绚丽的姿态。而中国文化对西方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元朝时期,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国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描绘的是遍地黄金,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国大地。

以至于到后来西方航海家纷纷前来开辟新大陆,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时,中国却因为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时代。

近代史带来的屈辱让中国民族的文化自信遭到打击,中国复兴的口号喊到现在,文化的复兴之路更加难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投身于传承发扬中国文化的道路中去,从北京奥运会开始,中国在世界的亮相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惊艳。

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生活,体验历经五千年风霜的中华文化魅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