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昌吉州春小麦种植区域。

2.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

1.1精选良种。种子要严格进行精选,质量应符合国标要求:良种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0%,水分≤13.0%。春小麦选用新春26号、新春37号、新春44号、粮春1354、粮春1242等。

1.2种子包衣。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8%噻呋酰胺悬浮种衣剂200克,或11%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70毫升或40%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0毫升,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克9%氟环·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0毫升,兑水500-1000克,包衣后12小时播种。

2.肥料准备。使用肥料应符合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兼顾元素之间比例平衡。春小麦亩产600公斤以上,需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3吨或商品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10-15公斤、尿素或硫铵20-25公斤、硫酸镁10-20公斤、硼酸500克、硫酸锌1公斤,或施入中微量元素水10-20公斤加尿素20-25公斤和硫酸镁10-20公斤。

3.土地准备

3.1选地。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灌、排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层结构良好,重茬时间不超过2-3年的地块。

3.2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先用灭茬机灭茬,然后亩用秸秆腐熟剂3公斤与基肥一起均匀撒到地面,犁地深翻25-30厘米,用动力驱动耙或者分流式平地机,杜绝用旋耕耙整地。耙地深度8-10厘米,做到播前土壤上虚下实,达到“地平、土松、土细、草净” 五字标准。春小麦最好在冬前整地成待播状态。

3.3施足基肥。结合耕翻,每亩施入中微量元颗粒枸溶肥15-25公斤或腐熟农家肥2-3吨或商品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8-10公斤、尿素或硫铵6-8公斤。

3. 播种

1播种适期。春小麦实行“顶凌”播种最佳。当土层化冻5厘米,日平均气温2-5摄氏度即可播种。平原区为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上山区为4月上、中旬。

2.播种量。一般千粒重低、高秆的品种播量以19-22公斤/亩为宜;千粒重高、矮秆的品种以20-23公斤/亩为宜。

3.播种方式。实行机械平播,GPS卫星导航,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铺设滴灌带和镇压四道程序。沙性土地采用1 带5行模式,放置毛管处麦间行距20cm,其它行距13.3cm;粘性土地采用1带4行模式,放置毛管处麦间行距20cm,其它行距12.5cm。将滴灌带浅埋于表土下1~2厘米土中,以增强防风能力。按系统设计要求选择流量适中的滴灌带,确保滴水、滴肥均匀一致。24行播种机播前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调整开沟器,留出间隔行,间隔距离20厘米,间隔行内铺设毛管。结合播种,每亩带种肥磷酸二铵2-5公斤加中微量元素颗粒枸溶肥3-5公斤。播深以3—4厘米为宜。

4.播种质量。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接行准确,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起落整齐,不重不漏,到头到边。

4.田间管理

1.出苗期管理。播后1-2天内做好地边、地头、断行的补种,安装好滴灌支管,及时滴水,保证全苗,亩滴水量60—80立方,随水滴施微量元素肥0.5—1公斤。

2.灌水。在春小麦二叶期到三叶期滴灌头水,四叶期至五叶期灌灌第二水,头、二水间隔时间不超过15天;六叶一心期滴灌第三水,孕穗期滴灌第四水,灌浆期滴灌第五水、第六水,收获前15天应停止灌水,全生育期灌水7-8次。

3.追肥。结合滴灌头水,每亩地追施尿素8-10公斤+硫酸镁5公斤+硼酸200克+硫酸锌100克;随拔节、孕穗初期、杨花期和灌浆初期滴水,随水滴施尿素或硫铵5公斤/亩+硫酸镁5公斤/亩+硼酸100克/亩+硫酸锌50克/亩,共滴3次。孕穗期至灌浆期滴水2次,每次随水滴施尿素或硫铵2公斤/亩+流酸镁2公斤/亩。

4.防除杂草。分蘖期(5月5日左右),分蘖期(4月20日左右),即杂草2-5叶时,阔叶杂草选用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毫升/亩,或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20毫升/亩,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如果有野燕麦,应每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12.5克/亩,或75%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2-3克 /亩,或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10—15毫升/亩,兑水30公斤 均匀喷施。

5. 病虫害防控

主要防治蚜虫、小麦皮蓟马及细菌性条斑病、白粉病、锈病等。根据田间病虫害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配中微量元素叶面肥30-50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

5.1蚜虫。小麦百株蚜量达500头、百穗皮蓟马2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 克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或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毫升,兑水30 kg喷雾防治。

5.2白粉病、锈病的防治。在小麦白粉病、锈病发病初期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50 毫升或19% 啶氧·丙环唑悬浮剂70 毫升或240克/升 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50 毫升或23% 醚菌·氟环唑悬浮剂30 毫升,兑水30 kg喷雾防治。

5.3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在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即进行防治,每亩可用1.5%噻霉酮水乳剂50 克,或可杀得3000水份散粒剂40克,兑水30 公斤喷雾防治。

5.4赤霉病防治。赤霉病防治要“见花打药、适期防治”,即在小麦齐穗至开花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抽穗开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生育期不一致的,在第一次喷药5天~7天后再喷一次,以加强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可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毫升或17%吡唑·氟环唑悬乳剂40毫升或18.7 %丙环·嘧菌酯悬乳剂6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5.收获

小麦黄熟期,应及时组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收获,尽量避免延期收获或收获中雨淋,以防籽粒芽变,降低品质。

来源:昌吉州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栽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