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大家在休闲欢乐的时候

骗子们也计划着“过个肥年”

各类诈骗手段齐上阵

稍有不慎就会中招

下面公布2起典型案例

大家千万要提高警惕!

身边案例1:以为是“幸运儿”,没想被骗一万四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发布一些中奖广告,声称点赞、评论就可以免费领取手机等礼品,导致受害人上当受骗。

前不久,会宁县张女士在“快手”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发布一条点赞加评论抽取幸运儿领奖金的视频。张女士按要求给该视频点赞并评论了一条消息,随后对方通过“快手”关注张女士,告诉张女士被抽中“中奖”5万元,并称加为微信好友后会通过后台操作发放奖金。双方互加微信好友后,对方称领取奖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女士没有产生任何怀疑,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等方式,给对方账户转账1.4万余元,后对方还要求继续转账,张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宁公安提醒

1.切勿轻信“中奖”“免费送”等噱头,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要保持较高的安全防范警惕性,不轻易透露个人的银行账户、密码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与陌生人进行交易时务必再三核实。

2.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及时报警,并保存好聊天记录及交易记录截图等相关证据,为警方侦查破案提供第一手证据资料。

身边案例2:未成年人,警惕“赠送游戏皮肤”诈骗

现在的孩子们经常会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一些家长可能不以为意,但诈骗分子经常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针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不久前,会宁县小张在刷“快手”时,一条“免费送游戏皮肤”的短视频映入眼帘,她添加了对方的QQ,并发送了自己的游戏账号和想要的游戏皮肤给对方。随后,对方一步步诱导小张说出了父母的银行卡账号,后对方称该账号转账异常被公安机关冻结、要求小陈配合,不然就起诉其父母等方式恐吓,分多次骗取小张转账1万余元。

套路分析

1.骗子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号或者QQ、微信以及游戏界面发布“出售游戏装备”、“免费领取奖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虚假信息,诱骗学生添加好友。

2.添加好友后,骗子向受害人强调“赠送”、“不花钱”或“低价”等诱人信息,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易于操控的特点,哄骗、套路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3.在转账后,骗子会要求未成年人删除聊天记录、转账短信等信息。等学生自己醒悟过来发现被骗,骗子便会将其拉黑。

会宁公安提醒

1.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

2.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宣传教育。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对孩子使用的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经常性检查,重点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来源:会宁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