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李锦摄

新年伊始,山东省猛刹用公款请客送礼风,使济南市数十家大饭店营业额猛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张鲁成摄

建国以来,山东省最大的一宗贩卖假币案,在枣庄破获。共收缴假人民币18万余元。6名主要犯罪分子被全部抓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锡国摄

1992年2月,中国首届鼓子秧歌研讨会在商河县召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盘棋摄

1992年2月26日开始动迁的济南市经七路西段拓宽拆迁工程,3月24日全线告捷。共搬迁居民2253户,单位234个,个体户摊位157个,拆除房屋11.5万平方米,提前38天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李锦摄

“青岛双星号”列车徐徐驶出青岛火车站。这是中国首批以企业或产品商标命名的广告列车之一。此前,已有“利勃海尔号”、“得贝号”及“青啤号”列车投放营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杰摄

1992年入夏以来,山东大地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灾情之重,都是建国40多年从未有过的。16个市地受旱面积已达466万多公顷,约占耕地面积的70%。1至6月份,山东省平均降水量仅119毫米,较常年少40%,黄河已断流了整整20天,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鲁成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1992年7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表彰会,重奖9名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奖品包括142万元人民币,9辆国产轿车和5套3室1厅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增祥摄

济南机场1992年7月27日正式通航。结束了山东无民航专用机场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张鲁成摄

山东家禽业异军突起,1991年产值高达96亿元,禽蛋产量达156.8吨,居全国之首。人均禽蛋占有量为18.3公斤,高于全国平均11公斤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增祥摄

淄博市南定镇田家村的600多户农民集体投资70多万元,办起一家有线电视台和一张村民报——《田家人》,专门报道最新农业科学技术和村里的新人新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增祥摄

山东活塞厂在厂区竖起《无名星碑》和《群英碑》轰动全厂。这是厂长杨本贞为表彰和纪念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全厂1090名工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在1991年首次实现产值过亿元、利税超千万元而竖立的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张鲁成摄

山东省1991年造林绿化工作成绩显著,在林业上共投资1.7亿元,完成成片造林251万亩,荒山造林100万亩,平原绿化新增农田林网751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增祥摄

由潍坊华光集团照排公司研制并生产的我国第一套华光V型彩色电子出版系统,首批12套彩色出版系统出口美国、法国和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冯杰摄

韩国客商在山东的投资企业,已由1988年的3家,猛增到1992年的177家,居全国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盘棋摄

山东省经济贸易展览会1992年8月29日至9月4日在汉城举行。这是中韩建交后我国首次在韩国举办大型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琪摄

一座科技园1992年11月在临沂市罗庄镇动工兴建。罗庄镇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0.37亿元,人均收入超千元,被誉为“山东第一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增祥摄

1992年12月1日上午7时50分,济南至青岛12/11次齐鲁号双层客车开通。列车共11节车厢,可载客1740人,是当时国内运行距离最长的双层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增祥摄

山东鲁北化工总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冯怡生带领全厂经过多年努力,将该厂建成为中国第一家无废渣,无废液和无废气排放的复合肥生产企业。1991年,成为在山东省第一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 吴增祥摄

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在继发现“孙氏祠堂”和《孙氏家祠序》后,又陆续发现两部称孙膑为始祖的《孙氏族谱》和两幅清代绘制在粗棉布上的孙膑画像,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孙老家村乃孙膑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