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了中国新型雷达技术——YLC-2E型雷达,全球独创的能量反隐身雷达技术,这项技术有多颠覆性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隐身雷达技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在雷达技术方面领先全球,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备反隐身雷达技术的国家,所谓隐身,就是不反射雷达波或者让雷达波散射开来,但隐身只是在某些频段隐身的,不是全频段。如果全频段都隐身,那么它应该也是光学隐身的,也就是我们肉眼看这个飞机是完全纯正的黑煤球,光都反不出去。

所以隐身机可以躲避雷达,那么只需要你的雷达技术强到可以监测到隐身机就可以了,这也就是反隐身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雷达隐身材料的隐身机理来看,无论吸波涂料还是结构性吸波材料,大都是针对 1-20GHz 的电磁波,米波雷达的工作频率在 30-300MHz,吸波涂料或吸波材料难以吸收该频段的电磁波,而且当目标和雷达的波长在同一个量级时目标特征尺寸落入谐振区,外形的隐身效果大大下降,所以米波雷达具有良好的反隐身能力。

传统米波雷达存在测量精度差、不能让测高,且由于地面反射的原因,存在波束上翘和架高波束分裂严重的问题会出现低仰角覆盖不好,架高远区观测不连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首个世界上首个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是中国雷达专家吴剑旗研制出来的,他以全新体制研制出新一代三坐标雷达,当时全球通行的主流雷达技术是微波雷达,因为传统米波雷达存在种种缺陷,在二战以后,微波雷达以其精度高、更好的抗干扰能力逐渐取代米波雷达,成为骨干雷达。

吴剑旗想要从米波雷达作为切入口,研究反隐身雷达,遭到了国内众多专家的反对,当时许多专家批评吴剑旗,认为微波雷达是全球主流,用这一技术体制,省时省力,又简单稳妥,为何要避易就难,去挑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全新技术体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吴剑旗没有放弃,吴剑旗采用有源相控阵列体制,应用现 代信号处理方法、高性能计算和天线阵列技术等 有关新型雷达技术,创立具有空间分集作用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体制,率先使用超分辨处理和 分区保形波束设计方法提高测高精度 和改善空域覆盖性能,成功研制出来了米波反隐身雷达,树立了我国雷达研究乃至全球雷达研究新的里程碑。

早在2013年,中国的米波雷达在450公里外探测到了从日本转场韩国的F-22隐形战斗机,并实现了持续跟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量反隐身技术是什么

而除了米波雷达技术之外,中国持续在反隐身雷达技术上进行探索,什么是能量反隐身,我们刚刚说了所谓隐身战机,其实并不是真的隐身,而是通过吸波材料和特殊外形设计,尽量减少反射的雷达回波,从而让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幅度缩小。因此主动反隐身雷达大致分为两条路径,其中之一就是能量反隐身。

隐身飞机的原理是尽量减少反射的雷达回波,如果大幅增加发射的雷达能量,隐身飞机的雷达回波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可以被雷达分辨出来。但增加雷达发射功率时,在雷达的尺寸、功率、耗电量和机动性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而YLC-2E型雷达使用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实现了极高的能量应用效率,再加上先进算法加持,使隐身目标的雷达回波能被精准地识别出来。这也就是说除非人类在隐身技术上实现了全新的突破,比如全频段隐身,不然都可以被探测到,包括美军最先进的B21隐身轰炸机,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隐身技术除了结构之外,主要还是依靠隐身涂料,而中国早已掌握了新一代超材料隐身技术,并且利用在了新型歼20上,在隐身性能上,歼20在全球目前事一骑绝尘。也就是说中国如今不仅拥有了最强的矛,还拥有了最强的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材料技术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能量反隐身技术技术难度之一就是材料,必须要使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中国氮化镓技术白菜化到了什么程度呢?2017年11月,英诺赛科(珠海)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高温环境下氮化镓薄膜冷却时容易发生破裂的问题,使得中国首条8英寸级硅基氮化镓生产线成功投产。

2019年,中电科13所和55所联手推出的新一代射频芯片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产氮化镓技术愈发成熟。随着氮化镓产量的不断提高,中国气象预测使用氮化镓,就连放羊都使用氮化镓雷达,空军最新的歼-20就不用说了,歼-10C、歼-16等战斗机也升级了氮化镓,而美军最新的F35战机还在使用第二代的砷化镓雷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能量反隐身雷达采用先进技术体制,阵面规模优化设计,多种技术手段并举拿回了原本“被缩短”的探测距离,能够有效发现隐身目标在内的空气动力目标,并兼顾战术弹道类等目标的预警探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中国能用反隐身雷达,不仅可以锁定美军战机,还可以实现对隐身导弹、隐身舰艇的锁定。

中国在雷达和隐身技术上的大幅度跨越,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材料技术上的突破,而美国这些年无论是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制还是隐身技术与雷达技术的发展,都受限于材料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