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璟璟

这段时间,“阅读社交”成为了年轻人学习和交友的新选择,并逐渐成为流行的新趋势。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近期面向一项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参与过线上线下的阅读社交活动,感到收获颇多。(中新社)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化”乃是高频词汇。一般来说,此类语境下的“社交化”是服务于“产品化”的,而其最终指向还是拉新、提高日活以及商业化变现。于是我们看到,诸如“电商+社交”“短视频+社交”甚至“外卖+社交”等等玩法层出不穷。置于这种大背景下,“阅读社交”的走红,丝毫不让人意外。当然了,相较于其他的“社交化”尝试,“阅读社交”的文化性、自发性,明显远甚于商业化的野心。

“阅读社交”的勃兴,一方面脱胎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化”改造浪潮,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年轻世代“搭子文化”的流行。调查显示,想分享讨论读书体会、激发新想法是部分受访者喜欢阅读社交的原因。此外,愿意阅读社交的原因还包括有读书的需求,但自己很难静下心;想结交有阅读志趣的朋友;想把阅读当作扩大社交圈的方式等等……“阅读社交”,并不只是一个以书会友的过程,其最终指向,实则是“以书为媒介”,实现从书友圈、网友圈向着“好友圈”的转换。

事实上,“阅读社交”早已有之,比如说线下的“读书会”“签售会”等等。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各类社区网站、评分模块、读书软件等,更是创造了一系列“阅读者”互动的场景。但是,在这一阶段,“阅读社交”一直是有实无名的,也即“社交”更多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和自然的结果,而非主动的联络、有意的结识、刻意的展示——而这,恰恰是当下“阅读社交”的显著特点。

在如今的一些线上读书会中,大家各显神通地分享,读书会现场就像一场技能比拼。“做PPT是最基本的,也有同学把一整本书用思维导图、动态H5等呈现出来。还有更‘牛’的同学,用建模软件做了动画,介绍书的主题、内容、时代背景。”如此这般,读书成为一件“高调张扬”的事情,被赋予了各式的仪式过场。这与读书本应具备的内我性与安静的精神特质,颇有背离。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阅读社交”,是又一维度的社交管道,但到底是不是一种能够成立的很新的阅读方式,或许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