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米芾的行书酣畅淋漓、飞动俊逸,还深谙“二王”笔法,尽显“八面出锋”之妙,颇为个性乍眼,令人神往不已,但是学起来一点不容易。

首先 ,米芾的书法风格强烈,风樯阵马、爽利遒和,看起来漂亮,写起来难,不易把控内层意境、神髓,稍有不慎,便会产生“习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米芾“刷字”笔法,十分迅疾多变,既有强悍的顿挫感,还需要飘逸灵动,所以笔力不能一味求刚,融合几分柔丽的节奏感,结字的俯仰开合,自然也不能缺失趣味性,书法功底一定扎实,才能写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代的学书者控笔不稳,艺术修养偏低,对于“刷字”缺乏深刻理解,停留于表层,只得其形,不得其神,犹如“东施效颦”一般,始终得不到精进。

实际上,若想学好“米书”,从他早年的法帖入手,可以极大程度规避上述问题,米芾30多岁“集古字”,此时的行书具备传统“古法”,还略显“刷字”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31岁抄写的《离骚经》,非常适合入门,全文共计2492字,篇幅浩瀚,包含大部分常用字,笔画浑实苍劲,极具张力,行笔无拘无束,而不离法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文中的“之”字,上面一横回挑、重按,笔丝飞动,墨色浓重,之后的转折处换为侧锋,点画轻盈细瘦,略显生涩,呈现几分飘逸古雅的韵味。

而最后一笔采用中锋,极为雄厚浑实,上下强烈的对比,使简单的“之”字具有层次性、立体感,不再枯燥单调,展现出艺术的绚丽多彩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愧于清朝时期,乾隆帝“盛赞”此作,在卷中题跋曰:“昔之评芾书者,曰超万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

如今《离骚经》真迹,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乃“不外传”的瑰宝,上世纪40年代,美国一家博物馆对此作“眼红许久”,想要重金收购,遭到了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有专家预测《离骚经》的市场估值,可能超过9位数,足以见艺术价值之高,时常临摹,可以强化用笔的技巧性,做到控笔稳健、劲力浑实,每一笔生动自然,展现洒脱峻丽的风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米芾行书取学“二王”,承接“尚意”思想,若能将此作的笔法尽数吸收,日后临摹其他“米书”,或者王羲之、智永、苏轼等人的法帖,便可以轻松上手,领先他人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米芾《离骚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为全新复刻版,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