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春节文旅“开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年春节,假期时间更加充裕。抓住假日机会,各地发挥地方特色,让千姿百态的地方优势与假日旅游消费相融合,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各相关领域的服务质量。

文旅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4.74亿,国内游总花费6326.87亿元,不仅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而且较2019年同期(按可比口径计算)也分别实现19.0%和7.7%的增长。春节文旅“开门红”折射出假日消费的蓬勃活力。

二、中国年里的“非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智慧在漫长生活中的沉淀,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才是非遗的生命之源。

写春联、剪窗花、舞龙、舞狮,还有各种传统美食、各种曲艺表演……它们都是人们关于年味的最初记忆。对非遗来说,要守住这份传统,就要踏踏实实做好传承,牢牢把握文化内涵,保持原汁原味,不让这些关于年的味道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让非遗与年味完美融合,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

三、年轻人“断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有关年轻人“断亲”的话题还在继续。似乎当代年轻群体已不再重视“血缘关系”,“没有共同话题,相处起来很尴尬”“一些亲戚毫无边界感,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管”“拒绝成为长辈攀比的谈资”……这些留言透露出年轻人选择“断亲”较为集中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5.22%,而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6.22%。这意味着,22年间超3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镇,大量人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农村开始各奔东西,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被打散,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生活在同一村落或社区。

从“断亲”到“认亲”,从“出走半生”到“回归家庭”,或许只有经历足够多的跌倒和爬起,与长辈们在人生轨迹上隔空重合,才能让年轻人不再反感,而是以更成熟的思维理解关爱的力量,发现亲缘关系中蕴含的真正价值。

四、春节文化输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海外“春节热”不断升温,成为全球文化盛事。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节日,如今,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春节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中的欢乐共享和相互欣赏,让春节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与全球华人共享春节带来的欢乐体验,在一年更比一年浓的年味儿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增进着对中国的了解。

我们要深刻认识春节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价值,讲好春节故事,传播好春节文化,不断加强春节文化国际传播,全面提升春节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五、春节档期“热辣滚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

事实证明,只要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用心创作、用情演出,不必太多的迎合,以国产电影为代表的优秀文艺作品,一定能在乘风化人的过程中,收获应得的经济预期。

《热辣滚烫》的成功,是大众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信心,也是对更多脍炙人口经典佳作的期许,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电影票房数据,展现的只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小小一角。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熙来攘往、门庭若市的景象,再一次证明了公众对优秀文化作品的追求与向往。

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优秀国产电影在银幕上的呈现,都将把自己成功的一小步,化为中国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步,在文化自信的征途中书写下更为灿烂的篇章。

六、消费市场“开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年春节,消费市场迎来爆发,出行旅游、餐饮购物、电影、文艺演出等各个领域都一派火爆场景。

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带动旅游消费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旅游火热也带动整体消费持续向好。今年春节假期,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春节档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创同档期新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龙年春节假期消费火爆,彰显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也为新一年经济的乘势而上开了个好头。

 今年春节,考点有点密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今年春节,考点有点密集

2024公考时政宝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等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