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最近的影像学筛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发现,比较庆幸这部分患者能做根治性手术,争取治愈的机会。但是没有任何人敢于保证手术切除之后就100%的治愈,100%的这个词语在肿瘤治疗里是不存在的。所以大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手术之后会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存在EGFR基因突变,则会使用靶向药进行辅助治疗。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假设患者没有手术切除干净,现在术后使用了靶向药奥希替尼治疗了3年,然后患者再次出现病情复发,这部分复发的癌细胞在奥希替尼长期的使用下逃逸出来,奥希替尼应该是杀不死这部分癌细胞的。由于患者最开始就用了第三代靶向药辅助治疗,所以一旦出现复发后面就治疗比较棘手了。是否还有机会实现再挑战吗?下面是一篇最新刊登的文献,报道了两名参加ADUARA研究的患者,他们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后复发,再次使用奥希替尼达到了所有可见病灶消失(完全缓解)。

参考文献刊例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刊例示意图

一、病例报道之一

这是一名59岁的非吸烟女性,确诊为EGFR基因L858R突变的IIA期肺腺癌,接受了右下肺叶切除术,随后接受了3年奥希替尼的辅助治疗,但是没有进行辅助化疗。

治疗完成6个月之后,进行的随访复查发现肺部有个9毫米的结节,结节周围有毛玻璃样改变,有疑似纵膈淋巴结转移。但是患者没有表现出相关不适。纵膈淋巴结活检证实肺腺癌复发,出现了EGFR基因L858R突变和TP53突变,但是没有其他的基因突变。患者重新开始奥希替尼治疗,达到了完全缓解。

病例1的靶向治疗前后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例1的靶向治疗前后检查

治疗2个月后肺部结节消失,持续应答时间14.8个月,患者的临床状况良好,直至32个月之后出现了临床进展,她开始使用卡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也实现了部分缓解。

二、病例报道之二

第二名患者是一名80岁的女性非吸烟患者,确诊时为IIA期肺腺癌,分子检测为EGFR基因21号外显子突变,她接受了肺右中叶切除手术。随后接受了4个周期的顺铂联合长春瑞滨辅助治疗,以及3年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

在使用奥希替尼之后,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胃肠道毒性,在停药奥希替尼之后26个月,她的病情在脑和肺部出现了复发,由于肿瘤病灶很小没能进行活检。她也开始一线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复发性疾病,9个月后取得了病情完全缓解。截止目前已经治疗了14个月了。

靶向治疗14个月之后前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靶向治疗14个月之后前后对比

三、讨论和启发

上面的两个案例是在停止奥希替尼6个月和26个月出现复发,当然第一个患者进行的分子检测没有发现耐药基因突变,也就是原本肿瘤是被奥希替尼压制的,停药后复发,再次使用起效。第二个患者的间隔时间比较长,没有做相应的分子检测,因此可能肿瘤保持了对奥希替尼的敏感性。

但是研究者表示:上面的两个案例并不能解答一个问题,在完成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能存在耐药机制,这会导致奥希替尼治疗无效。逻辑上这个提法当然正确,这可能是需要后面更多的临床案例和试验证据来解答。这里我们只是给大家介绍,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后,再次使用奥希替尼仍然可能有效。当然我们推荐大家进行分子检测以进行明确,现在基因检测最低仅需要3000元,也就是一个月的靶向药的费用。在明确了分子突变和病理信息后进行用药,才是最佳的治疗策略。

欢迎大家关注癌度,了解最新的肿瘤诊疗信息!

参考文献

Liam James Dwyer, BMed, MD, et al., Successful Osimertinib Rechallenge After Relapse Following Adjuvant Osimertinib: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