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企业办税”切换界面,众多琳琅满目的企业闯进眼帘,每一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故事。然而,不是每个故事都能分享,也不是每个故事都值得占用各位看官的内存。这里面的一个故事,实在义愤填膺,不吐不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集中公布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以来,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亦或者是具体的税优政策,对中小微企业都是非常友好的。这类好政策是具体的,且大部分是可以落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案例涉及的企业名称不便公示,姑且称其为A公司。A公司是一家地方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目前,该企业处于商品房预售阶段,主要税费有增值税预缴、增值税附加费、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企业商品房预售优良,每月预收账款1300万元左右。增值税预缴征收率3%,计算公式:增值税预缴款=预收账款(包含定金、订金、VIP卡、看房费等)?(1+9%)*3%=35,77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值税申报表非常直观的可以看出,该企业应税劳务

74147.39元并非经常性发生,预售阶段未开具售房发票。增值税期末留底税额800余万元,并且随着房地产开发进度的推进,期末留底数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大概率满足6个月增加50万元的退税门槛要求。如果期末留底退税得以实现,800万元*60%=480余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来说,是不是算抱着一个金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悲剧的是,A企业竟然成了欠税大户,缴费清单里一眼望去,全是正税、滞纳金,合计金额高达300余万元。由于国有企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里临时不表资金占用等因素对流动资金的影响。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要是期末留底顺利退税,480万元的退税足于缴清欠税,而且还有100余万元的节余可充做流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是的,我们设法补救一下,去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我们先了解一下申请退税的主要条件:1、连续6个月期末留底增加额超过50万元(已满足);2、没有欠税(可设法缴清欠税,努力可满足的条件);3、纳税信用等记B级或者A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梳理A公司的纳税信用评级,2021年度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B。从2022年开始欠税很小的金额,躺平摆烂任由纳税等级下滑,至2023年5月份评级更新为C级。这三个主要条件缺一不可,纳税评级为C,即使补清欠税已难挽救。

或许,亡羊补牢缴清欠税,到2024年5月份纳税等级更新窗口期,也许能回到B级。这样的纳税计划——靠猜,前景一片惨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欠税(增值税预缴月报),债台高筑;另一边是不断推进的开发建设,进项税额一再刷新纪录。这样的矛盾,企业自寻的困境,只有前面操盘的财税人士才懂。我要把这样的财税人员拉黑,永久拉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