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来到正月中旬,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大多数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还没有返岗开工。如果这几天要开工,返城可能不太容易,因为大多数地区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范围雨雪天气。
这几天,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遭遇大范围降雪、冻雨,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也出现大面积降雨。这种雨雪天气,加上大面积剧烈降温,可能会阻碍部分返城务工人员的出行。
笔者注意到,这次大范围降雪、降雨过程中,有不少地方都是边下边打雷,出现了“正月打雷”的现象。关于正月打雷,古人有不少说法,其中就有这样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好是坏?
理解这句俗语,首先要清楚“人堆堆”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人堆堆”并不是说人很多,而指的是土坟头。以前都是土葬,会在地面留一个土坟头,就像一个土堆一样。“人堆堆”显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的是土坟头会很多。
因此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正月里出现了打雷现象,那么这一年可能就会多灾多难,比如说会遭遇水旱灾害,或者瘟疫等,导致很多人都活不下去,庄稼地里新坟遍地。
而如果说是农历二月打雷,那对接下来的农业生产来说则是个好消息,很可能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季节,到时候小麦等庄稼大丰收,是一个好年景。
关于正月打雷还有多种说法,比如“正月打雷,遍地是贼”“正月打雷,大寒一百八”等,也都说的是正月打雷不利于农业生产。至于说原因,笔者认为可能跟倒春寒有关。
正月一般已经来到七九、八九,正月后期就会完全出了数九天。按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的说法,正月里天气已经转暖,大雁都从南方飞回来了,气温升高,雨雪减少。此时如果打雷,说明又遭遇了寒潮,经历着一场大降温。
立春之后出现寒潮降温、打雷下雪等恶劣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古代防灾减灾能力差,遇到“倒春寒”,小麦很可能会被冻伤,导致减产。古代粮食产量本来就低,遇到灾害,农民的粮食往往就不够吃,再加上古代田赋高,农民负担重,就容易出现吃不饱饭的情况。
不过这都是因为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才会出现的情况,放在现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很小了。即使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无碍大局。一方面,现在的小麦都是经过科技育种选育出来的优质品种,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强;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通过增施肥料、提前浇水等措施来防止倒春寒,将危害降到最低。
至于说“二月打雷麦堆堆”,则是因为农历二月本来就是气温急剧回升,冬去春回,以暖空气为主,遇到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暖交汇,很容易出现打雷下雨。农历二月份下雨是十分珍贵的,“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农历二月的雨水,对小麦生长十分有利,所以农历二月打雷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