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大阎

来源丨三茅网(ID:sanmaoh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读者问我,她准备年后跳槽,但 身边大多是不支持的声音,其中呼声最高的原因就是[大环境不好]。

而她跳槽的原因如下:

1、工作已经向下兼容,没有学习空间。

2、二线城市,领导都是一线回来准备养老度日的,没有晋升空间。

3、薪资问题。

4、以前就一直想去一线城市,想趁着现在年轻没有牵挂,不给未来留遗憾。

而朋友们劝说她留下的原因是这样的:

1、外面大环境不好,有朋友去了一线后没多久就被裁员;

2、目前工作清闲,且已经向下兼容,做起来毫不费力,工资的性价比比较高;

3、涨薪比例目前来看也还可以,略高于市场同岗位;

4、领导没有事业心,事情比较少;

5、现在有家人陪伴,朋友大部分也都在这边,去了外面就是一个人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而这个读者想的是,大环境什么时候能好谁也不知道,再过几年可能她就没有勇气出去闯荡了。

怎么说呢?大环境不好这个说法其实年年都有,特别是从2013年起,就开始说大环境不好了。

有时候犹犹豫豫以后也会经常后悔。

大环境不好其实也有活的好的人,但是身边依旧不缺裸辞跳槽的人,大家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最主要的还是睁大眼睛挑好公司。

至于结局是好是坏总要自己感受了才知道,别人的感受不能替代自己。

这话题其实以前也写过类似的,这两年看着市场从从狂热到冷静,有些新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从年轻的朋友们开始写,如果你还没到所谓的35岁大关,记得提前做好这些准备:

第一,选择一个宽度和深度都够的职业领域:宽度是指,横向跳槽的可覆盖领域相对广,比如你是电商平台行业运营,会比偏中后台如产品运营等岗位,在未来的职业选择面上要广。

第二,如果不小心去了一家不靠谱的公司,留下了较短的任职记录,选下一份工作时就务必小心,再难也要熬一段时间。避免因为弄花简历人为缩短自己的职场保质期。就算没有跳槽计划,每年也可以保持1-2次出去面试的节奏,以便于对自己的市场行情做一个更清楚的估值。

第三,好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职级往上走或者带小团队,就要毫不犹豫的快速抓住。有时候是一步错,步步错,但反过来,也可以一步对,后面步步对。

第四,努力存钱,尽量压缩不必要的贷款负担。确保自己手里有一笔fu&k you money,当你被迫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或是被迫要离职时,这笔钱可以支持你至少6-12个月的稳定生活成本(含房贷等)开支。

清楚了这些后,无外乎你想跳槽去外地或是本地其他企业都能有底气,也许这些不能让你避开年龄岁危机,但可以成为你在35岁之前,给自己准备的兜底降落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再来说说,如果你想年后跳槽,哪些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跳槽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到位

机会越好,面试考察东西越难。一般大公司重点岗位,面试4-5轮,周期一个月,公司会从不同角度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多准备工作,才能更好拿到offer。所以我们在准备跳槽时候,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细化就是下面4个维度:

1,简历,简历也就是我们面试要聊的东西,把之前做东西,怎么样做,产出什么结果,写清楚,简历很重要,让对方基于简历,能对你有80%的了解。

2,常规面试问题,所有面试都差不多,常规面试问题提前把回答思路准备好。

3,岗位面试问题,面试主要还是以考察专业岗位内容为主,大家一定要基于自己所在的岗位,对应去准备和岗位相关的面试内容,这部分内容聊的怎么样会直接影响面试效果。

4,做好对方公司调研,这个也是重点,把对方业务,你这个岗位要做的事情都了解清楚,聊的时候,可以结合对方需求来聊,针对性强,更容易拿到offer。

二,一定多渠道寻找机会

面试和申请国外的学校一样,不是广撒网就能获取收益,需要精准定位。在投简历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准备面试的公司和岗位一一列出,逐一做好尽调工作。

很多人找工作时候,容易就刷一两个网站,其实一两个网站完全不够,特别是近几年这种大环境下,一定多渠道同步进行找,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个机会。企业招聘时候,并不会只从一个渠道招聘人,也是多渠道找人,把求职常用的渠道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常规招聘网站:拉钩,智联,前程无忧,boss、猎聘等,都开了,每周固定时间刷,看看有没有新岗位。

2) 大公司官方渠道:一些大公司会有自己官方招聘渠道,比如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会发招聘信息,自己想去的公司,可以定点关注。

3) 猎头渠道,工作五年左右,年薪30w以上小伙伴,可以收集几个猎头,猎头手上会有一些常规网站没有的机会。

4) 社交平台渠道:领英、脉脉社交平台上,也会有一些招聘信息,大家也可以关注,机会不多,但是也会有。

5) 人脉资源内推渠道:可以找找身边朋友、同事,问问对方公司是否有合适你岗位,或者加入一些职场交流社群,挖掘一些人脉资源内推,内推岗位一般精准度比较高。降低跳槽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 关于跳槽的成本和收益,首先在跳槽前务必要想清楚。

比如做金融,离不开投入产出比。和做产品一样,换工作也是有成本和收益的。
你从公司A跳到公司B,付出了时间、精力和人脉资源,不是为了简单的逃避现在面对的问题,而是为了更好的收益。

其次,大家务必明白 跳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跳槽或许可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但是肯定不能完美的处理掉所有问题。如果你抱着换工作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心态,大概率在新公司也做不久。盲目跳槽,可能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跳槽的收益体现在很多地方:获取更高的职级,拿到更高的薪水,走到更好的平台......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当下自己最需要的收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没有完美的机构,只有最适合当下自己的平台 。

最后, 要明白务实很重要,务虚也很重要。

千万不要看不上务虚的重要性,低头做事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尤其是管理岗。

向上管理、汇报、画饼、核心圈层等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在职场除了好好做事,还需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谨记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有时候,一些东西越模糊反而越有核心竞争力。

点个“在看”,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事业能够节节攀升,薪资一路高涨~

小互动:你年后有跳槽的想法吗?

- END -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于三茅网,作者大阎

  2. 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力资源规划

1.

2.

3.

4.

5.

6.

招聘与配置

1.

2.

3.

4.

5.

6.

培训与开发

1.

2.

3.

4.

绩效管理

1.

2.

薪酬福利管理

1.

2.

3.

4.

5.

劳动关系管理

1.

2.

3.

4.

5.

6.

7.

左右滑动领取更多免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