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档案】

蓝马鸡,又名角鸡、松鸡,中国特有高山寒冷地区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青海、甘肃、四川、宁夏等地,其中,宁夏贺兰山是它们生活的最北端。

【精灵物语】

世人赞叹我的美丽:一袭蓝袍,头顶白羽,长尾披散垂如马尾。我美却不骄、不娇,生性机警、行事低调、果敢坚毅。我与贺兰山情缘深厚,与贺兰山守护的宁夏川更具不解之缘。1983年,我被确定为宁夏“区鸟”,时光一晃,已过41年。

【精灵故事】

“嘘——”张凯手指放在唇边,示意我们不要出声,“它们胆小、谨慎,听到声响,会很快躲起来。”

雪过天晴、碧空如洗,贺兰山披上“白袄”。2月4日,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苏峪口管理站护林员张凯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向深山挺进,去赴与蓝马鸡的“雪后之约”。

在此1个月前,蓝马鸡的拍摄计划就已提上日程。“再等等,再等等”——每次拟定行程,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都会建议我们“另择良日”。为什么一推再推?究竟是在等谁?“等一场雪。”聂洧揭开谜底,“蓝马鸡羽色艳丽、神采飞扬,它们昂首挺胸、闲庭信步的样子,一定要配上雪白的‘布景’,才能将这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展现得淋漓尽致。”

雪过天晴,无人机视角下的贺兰山碧空如洗,山脚下雾气缭绕。

等雪来,大雪如期而至。

2月2日、3日,持续两天的飘雪染白了贺兰山头。2月4日,银川城区里天色阴沉,雪花零星,这样的天气能拍出效果吗?有着丰富拍摄经验的聂洧也拿不准,“能不能碰到蓝马鸡靠运气。”山脚下雾气缭绕,无人机升空拍摄能见度在百米之内。

车辆盘山而上,行过山梁夹缝,眼前豁然开朗,太阳从云端探出头,阳光洒落在“雪被”上,星星点点,熠熠生辉。

在护林员张凯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向深山挺进。

张凯介绍,蓝马鸡经常出现在兔儿坑附近,从停车场出发,步行上山,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积雪增加了行进的难度,雪深处没过脚面。然而,路越艰难,风景越美,雪中登山,让我们有幸得见雪后贺兰山无法描摹的风姿。

蓝马鸡走过的地方留下清晰的足印。

雪山为“纸”,一路上,常见精灵“画作”,岩羊留下“弦月”、马鹿刻下“枫叶”、蓝马鸡则用一串硕大的“省略号”为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被啃食的松枝、新鲜的粪便,无一不在说明我们已进入它们的生活圈范围。

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海拔2300多米的兔儿坑。不巧的是,蓝马鸡并不在“家”,或许是外出觅食未回,亦或许是听到了山外来客,羞涩地隐身于丛林之中。等候许久,不见归影。

贺兰山深处的兔儿坑,是蓝马鸡经常出没的地方。

遗憾下山。行至半山,张凯突然手指山顶:“看,蓝马鸡!”

镜头拉近,果见一只蓝马鸡悠哉游哉,拖着华丽的尾羽,在山石间时隐时现,片刻后,消失于山顶另一侧。

惊喜一经出现,竟然接二连三。顺着张凯手指的方向,我们又看到了一只蓝马鸡,不,是两只,三只……“足有七八只!”所有人甚至不敢眨眼,张凯语气里满是激动,“我干护林员这么多年,最多只见过三五成群的蓝马鸡,像这么大的族群一起行动,还是头一回遇到。”蓝马鸡的身后还有几只岩羊,像是为这群可爱的精灵“保驾护航”,记者用手机迅速记录了下它们同框的影像。

长焦镜头捕捉到蓝马鸡矫健的身影出现在山顶。

据说蓝马鸡与岩羊同框的场面并不多见,记者有幸拍到了这难得的瞬间。

上山途中,张凯就曾提醒我们,蓝马鸡生性胆小,听到陌生响动,会立即躲起来。可几百米开外的蓝马鸡家族,面对陌生访客,却表现得尤为从容,喉咙中发出特有的战马嘶鸣声,高声嘹亮、低声悠长,像是呼引同伴,又像是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互动和送别。

特意记录下这次偶遇的时间:2024年2月4日13时05分。

当日立春。贺兰山上,冬雪未消,春阳斜照。

一切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

羽色艳丽、姿态优雅的蓝马鸡在山林间觅食。(图片由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提供)

羽色艳丽、姿态优雅的蓝马鸡在山林间觅食。(图片由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提供)

羽色艳丽、姿态优雅的蓝马鸡在山林间觅食。(图片由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提供)

羽色艳丽、姿态优雅的蓝马鸡在山林间觅食。(图片由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提供)

(宁夏日报记者 李涛 秦磊 徐佳敏 祁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