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现在的价格真是没脸看,乘客打了一单特惠快车,司机起码要开两单才能赚回来。而且这还不是个例,已经是行业中类似于潜规则的情况了。

低价竞争也让司机之间的内卷变得更加极端,司机从我要努力赚钱转变到把其他人挤走才能赚钱,类似电商平台“炸店”,网约车也存在“打针”现象:一些司机会假冒乘客发出特惠订单,把出发点选在上海外滩等交通繁忙、停车不便的地区,等司机快要抵达以后,再把订单取消。

虽然取消订单“乘客”全责,但这足以让那些勾选特惠订单的司机心生顾虑。然而想完全制止司机接特惠,那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特惠快车作为网约车价格战的产物,一直在挑战着司机的底线,经过测试,特惠快车的价格比滴滴特快和出租车价格便宜了超过40%。在上海某段大约23.3公里的行程中,特惠快车每公里约为2.4元,中小网约车约为2.7元,出租车约为4.1元。

不少司机因为特惠订单,都转去开顺风车或者代驾了,虽然价格并不算高,但和特惠订单比起来,那还是可以生活的。

与低价订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断提高的物价和租车成本。在上海,纯电车押金是8000元;续航500公里左右,次新一点的,比如几个月或者一年的车,基本上在7000-7500元之间。混动车月付一般是5000-5500元,纯油车基本上是5000-5800元——油车和混动车押金都是5000元。具体价格还跟车型有关。

虽说上海的网约车行业,确实能做到月入过万,但如果结合租车、租房和生活成本,似乎司机并没有从这份工作中赚到多少钱。

经过租赁公司、出行平台的一层层抽成,留给司机的部分越来越少,司机根本没有权力与平台谈条件。一方面司机太多,根本无法同心协力,另一方面,无论价格多低,总有司机愿因去接。用他们的话术来说,勤能补拙,只要接的勤快点,就能赚钱。

是的,接的多确实赚钱,于是司机每天的工作时长从日均十小时变成十二小时,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是要两个人开一辆车,24小时不休息了。

现如今,滴滴、曹操、一喂顺风车等自营平台在更新自己的发展方向,高德、美团等聚合平台在无限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原本就饱和的网约车市场又怎么容得下这么多竞争者呢?越来越严格的条规正在限制平台的发展,也逼迫着平台做出改变,或许,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环境会变得好一些。

在那天到来之前,各位司机朋友们还是继续互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