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行了一种数字货币,一个人只能买一单,一单1000元,到年底时保底能赚回来5万元”……如此拙劣的骗局,6年间让超过1万名受害人上当。

2023年下半年,福建省漳州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这一诈骗犯罪团伙,查明涉案金额达2亿元。该犯罪团伙以“配合国家打赢经济保卫战”“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等为幌子,炮制虚假投资项目,以获得高额回报为诱饵实施诈骗。

警方查明,该案涉及人员1万余人,多数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少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近期,检察机关已陆续对该案1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1月,丰台警方经过缜密侦查,破获了一起以网络区块链游戏为诱饵,诱骗群众投资“虚拟币”,骗取5名群众600余万元人民币的案件。

经调查,犯罪嫌疑人刘某伙同他人,鼓励投资者在特定的数字账号上购买虚拟货币,声称这些虚拟货币可以在游戏内等价换购游戏内的通用货币,并利用NFT数字资产的增值效果吸引投资者,承诺预期收益高达原价值的三倍以上。通过以上话术,刘某先后诱骗5名投资群众向其指定数字账号汇款,后刘某等人下落不明,被骗群众纷纷报警。目前,刘某已被丰台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抓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假借虚拟货币等名义的非法集资案件已屡见不鲜。周二(2月20日),大连证监局联合其他六部门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元宇宙”“财富分享”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在风险提示中,大连证监局等部门指出,近期部分不法分子以“虚拟货币”“元宇宙”等名义,打着“财富商机分享”的旗号,通过线上组建微信群、线下召开全国巡讲会等方式,诱骗投资者下载非法应用程序(APP),购买其自创的非法虚拟货币。

这些活动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活动秩序。大连证监局等部门呼吁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早在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2021年9月中国央行、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次明确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25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传统金融市场,虚拟货币在“区块链”光环加持下,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专业投资人花很长时间才搞明白的区块链,诈骗团伙却靠着“演技”与“话术”,借助投资区块链理财玩起了诈骗游戏。

不过,虚拟货币诈骗的存在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仍然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具有潜力和创新性的技术,正在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金融、物流、供应链管理和身份验证等,对于实现数字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众应该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并警惕虚拟货币诈骗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总之,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之实。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