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柯良千摄

莱阳县店埠人民公社,春播作物基本实现了大地园田化、种植规格化、播种半机械化。这是店埠生产大队的社员用自制的双行条播玉米间种大豆播种机播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莱阳县火山公社黄崖底生产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这是社员们在果园里增种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汉孝摄

我国当时最大的鱼类联合加工厂——烟台水产公司鱼类联合加工厂土建工程已基本竣工,并有部分车间投入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任宗森摄

掖县西田人民公社学校的学生们在听教师唐中智讲解打谷机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汉孝摄

烟台市幸福公社西口生产大队的社员们,正在抢晴防雨,突击抢收海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孙连喜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社养猪场场长、省模范团支部书记刘香兰在培育小球藻

蓬莱县大辛店公社积极繁殖小球藻喂猪。他们挖土池,用夯打实,建成了小土建小球藻繁殖池,还利用缸、盆、罐培育小球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成美摄

蓬莱县城关公社的社员,为完成花生播种计划,同严重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社员正在加强田间管理,查苗补种,力争苗全苗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成美摄

蓬莱县北马人民公社机修厂的职工在检修大型脱谷机,迎接麦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文范(右)在唐家泊生产队食堂 1960年 李汉孝摄

栖霞县唐家泊公社,1960年虽连续遭到严重自然灾害,但依靠人民公社的优越条件,秋收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仅比1959年减产二成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汉孝摄

栖霞县唐家泊人民公社的大牲畜已发展到4056头。秋收秋种结束之后,各生产队积极加强对大家畜的防寒工作,进一步改进喂养方法,保证大家畜安稳度过冬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员正在采摘松果 1960年 李汉孝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员正在贮存收割来的山草

地处山区的栖霞县唐家泊人民公社,合理安排劳力,组织社员入山采宝,增加收入。初步统计,公社已收割了饲草470多万斤,打柴草1300多万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育种研究室组长魏家祥(前左一)和莱阳县水集人民公社望城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一起研究加强花生后期管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孙连喜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上

盛产花生的蓬莱县城关人民公社,虽然遭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全社18000多亩花生仍获得良好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李汉孝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生产小队的社员们正在麦田追肥

1957年从学校回到了家乡栖霞县寨里人民公社北洛汤村参加农业生产的党总支书记李春亭(右)正在第一小队向有丰富种麦经验的老农李镇昇(左)请教小麦越冬管理措施。北洛汤生产队由全县有名产量低的后进村变为全县的先进红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导主任唐少英在果园里给学生上苹果树修剪课 1960年 孙连喜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们正在管理苹果树苗

蓬莱县孙家农业中学,建校两年来,采取各种办法为公社培养出400余名技术人才,加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力量,并办起了畜牧繁殖场、配种站和肥料厂等。在今年全县54所农业中学的统一考试中,这个学校的学生以总平均84分的成绩取得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