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克林顿帮中国加入WTO?公然表示:若美不批准,将后悔20年

翻开世界贸易史,很难找到比中国“入世”谈判更为漫长、更为曲折的一幕。

这场艰难的角逐历经十五载,由20世纪延续至21世纪,由关贸总协定延伸至WTO。中国代表团在与WTO的37个成员国进行的双边谈判中,进行了激烈而漫长的辩论,如同一场拉锯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中美双方的谈判中,竟然进行了整整25轮也未能达成共识,最终,朱镕基总理不得不亲自参与谈判。他嘲讽道:“如果美国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最后可能一无所获。”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之际,情势却突然转变,克林顿竟然同意了中国的“入世”,并通过提出“三个对华策略”成功说服了美国国会,为中国成功加入WTO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克林顿为何要支持中国“入世”呢?他所提到的“三个对华策略”究竟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世纪的谈判,堪称是一段艰难的“入世”之路。自1978年12月,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来,这项政策如同一场及时雨,让受创的中华大地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生产力发展的号角下,全国各地的经济机制纷纷启动,处处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规模大小的农贸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不再沉浸于经典的蓝色调,开始穿着五光十色的服装走上街头,一些人甚至还向身边的外国友人请教英语。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一项项改革的推进,中国逐渐告别了“老破小”的形象,建立起了完整的物质生产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后,犹如从黑白画面迈向了绚丽多彩的世界。中国人民蓬勃向前的精神风貌和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然而,与国内改革的喧嚣相比,对外开放却步履维艰。

首先,中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几乎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很少涉足国际贸易,与其他国家也缺乏密切交流。当时,中国的对外纽带仅限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联合国”这两个组织协议,而这两个协议是由蒋介石代表中国签署的。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蒋介石败退台湾,政权更迭之际,新中国政府需重新争取先前失去的国际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与关贸总协定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处于“认识,但不熟”的尴尬境地。

改革开放后,关贸总协定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作为致力于打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的多边国际协定,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深远意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否能够“复关”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生死存亡。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当时的中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出口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必然对当地产业构成冲击。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许多国家提高了关税,导致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价格激增,甚至高于当地产品,原有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产品的外销受阻,大量商品在国内难以吸收,工业发展遭遇阻碍。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外国资方对中国的经济体制了解有限,虽然被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所吸引,但仍不敢贸然涉足中国市场。

无法走出去,引不进来,中国被完全边缘化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而要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只有一个选择——重新获得关贸总协定的合法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莅临世贸组织总部,位于瑞士莱蒙湖畔。这次访问是代表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正式申请。

随后,于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成立,主席吉拉德,一名瑞士人,被同事戏称:“你可能要在这个位置上工作十年!”然而,吉拉德在位整整十五年,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这漫长的十五年里,中国的谈判代表团团长换了四位,而美国和欧盟的首席谈判代表也多次更迭。最终,关贸总协定谈判画上句号,世界贸易组织崭露头角,而中国的“入世”协议尚未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