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这篇选自《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的《日出兰香湖》,一起感受新年日出的惊艳。

日出兰香湖

马茜淼

我看过从草原上诞生的太阳,也看过从山峦中缓慢升起的日光, 唯独没有目睹过从海平面冉冉升起的朝日。前往正儿八经的海边路途 遥远,我便经过朋友推荐,选择了离居住地不远的兰香湖去看日出。

兰香湖距离我的住所大概4公里左右,为了看一个完整的日出, 不到4点我们便出发了。为了找到最好的观景位置,我在现场做起了 攻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香湖整体呈现“钥匙”的形状,和闵行地图很像,这对于我一 个工作围绕着闵行地图展开的人有莫名的熟悉感。心里在想:闵行虽然 有点老,但上海该有的特色它都有,海边的日出、美味的食物、随处可 见的繁华。看完攻略的我,最后决定在兰香湖公园的步道上等待日出。

兰香湖很宽阔,周围没有什么遮挡,微风卷着潮湿的空气,湖边 规律摇晃着的树叶都给这一时间的湖面增添了一些神秘感。面朝东方 是浦江第一湾,据史料记载是由闵行人叶宗行提出的治水方案“江浦合 流”所形成的巨大弯道,不光成功将水患根治,也留下了巨大的宝贵 财富。兰香湖所在的紫竹高新技术园区内有好多互联网公司,透过 车窗我隐约看到了微软的标识,想到了手机上说的夜晚灯火通明,加 班加到深夜的程序员。 不知道他们在劳累过后会不会从高楼上俯视 这片湖泊,看太阳升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转头继续去为自己的 梦想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着平静的湖面,我的心情也安静了下来。偌大的兰香湖中央停 放着不知道谁家的游艇,忽明忽暗的警示灯像是对于日出的倒计时, 也在提醒着我新一天即将到来。

远处缓缓出现了一个小圆点,它周围的湖面从黑色变成了金色, 这片颜色以东方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伴随着波浪的起伏,像是一把 刷子轻缓地为兰香湖上色。逐渐上升的日光,光晕扩散更为明显,我 肉眼已经无法直视这颗夺目的太阳。低下头,以湖面为载体,观察越 来越远的日出。

不久,日出结束了,整个兰香湖在阳光的折射下像盖上了金箔, 绚丽至极。这时候的微风携带的并不只有潮湿的味道,还携带着一丝 热度,让人们得知太阳已经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光的帮助下,我才得以看清兰香湖的全貌。望不到边的人工 湖,我也是第一次见。身边零零散散晨跑的人,不远处断断续续的鸡 鸣,不断从我眼前飞过的蜻蜓……一切都像是“苏醒”了一般,和 夜晚是两种不同的状态。顺着兰香湖公园的绿道漫步,看着露水从树 梢滴落,我不禁想到,海上的日出会不会也是这样,平静而又惊艳。

漫步离开兰香湖公园,我觉得我应该给这次的日出之旅留下一些 更为独特的东西,我与朋友就着阳光吃着烧饼,像是把新一天的能量 吞入腹中。充满力量,新的一天开始了。

城市季风》自2013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10多个年头。融文化、生活、时尚、资讯为一体,高品位、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具有丰富底蕴的城市文化,讲述发展历程中的城市故事,是反映城市生活形态,颇具特色、格调高雅的闵行新“文化品牌”。《城市季风》是一个关乎水和盐的故事,“裹挟而来的是溶化在水中、弥散在空中的那一勺盐,或杂陈世相,或呼吸古今”。倘若因此唤起你我对那一小勺盐的些微记忆,那已经是这阵季风勉力抵达的最深处。

十年时光荏苒,如今重新出发,行走在闵行的街头巷尾,穿行在时间的缝隙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心态原创编著《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一书,最终将这把打开闵行的钥匙,递交到您的手中。期望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对闵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解闵行与上海的文明脉络、文化基因,重温上海城市的基因传承、城市精神,期待更多读者通过走进闵行,恋上这座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马茜淼

图文:《城市季风》“特刊”——《在闵行,遇见上海》

编辑:高淑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