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布菲

去年几乎低迷了一整年的韩国电影市场,在年尾突然憋了个大的。

2023年11月底上映的政治惊悚片《首尔之春》,由《流感》《日出城市》导演金成洙执导,两位忠武路影帝黄政民、郑雨盛主演,取材自韩国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1979年的“双十二政变”,上映后吸引了累计超过13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票房成绩突破1200亿韩元,不仅拿下了2023年韩国电影市场票房年冠,更跻身韩影票房榜第六位,成为近年来最卖座的韩国电影之一。

首尔之春》的口碑表现也异常出色,韩国NAVER网上观众评分达到惊人的9.56分,春节前夕上线流媒体后又引起了一波热议,IMDB评分8.1,在豆瓣更是有近十万人打出了8.8的高分。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韩国著名杂志《cine21》对本片的影评人评分只有6.67分,认为它只是满足了韩国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和对“一心会”的愤怒,而在豆瓣评论里也不乏对其“只是吃题材红利”“瞎编历史”的批评。

在看完这部长达141分钟的电影后,骨朵认为,对于部分被国产春节档电影搞得审美疲劳的中国观众来说,用《首尔之春》换换口味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不了解韩国历史,能看懂吗?

观看《首尔之春》是需要一些耐性的,尤其是对于不太了解影片所涉及的那段历史的非韩国观众而言。

影片开始就是1979年10月26日,韩国第3任总统朴正熙(朴槿惠之父)被刺杀身亡,保安司令官全斗光(真实原型韩国第5任总统全斗焕)负责调查总统遇刺事件。全斗光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打击异己,巩固自己的权力。陆军参谋总长兼戒严司令部司令郑祥镐(原型郑昇和)察觉到他的野心,便想将其调离首都,并调任忠诚的军人李泰信(原型张泰玩)担任首都警备司令官与其抗衡。

这一阶段出场人物众多,且涉及到韩国当时的政治权力背景知识,稍显枯燥乏味,也具备一定的观影门槛。上映于2020年、和《首尔之春》同属一个制作班底的《南山的部长们》可看作是其前作,讲述的正是朴正熙被刺杀一案,2015年的韩剧《第五共和国》对这一时期的民主党与军人政府的权力斗争也有十分详尽的刻画,都是表现韩国近现代政治史的优秀作品,看过它们再看《首尔之春》会轻松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使缺乏对韩国政权体制和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普通观众也不难在影片的前几分钟里get到两位主角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全斗光圆滑、痞气,带着流氓和无赖气质,李泰信忠诚、正直,一看就是孤胆英雄。

这种塑造显然有些过于脸谱化,全斗光如同小丑一样,从外表到行事都极为卑鄙,而李泰信则是充满了悲情色彩的正道之光,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关羽一样“忠奸”分明,反而削弱了艺术性和真实感。

不过对于时长有限的电影来说,这确实是最高效的确立人物性格的手段,也降低了观影难度,让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也能迅速找到观影的归属感:这还是一部好人与坏人对抗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确了这个最朴素的影片叙事之后,再看这部影片,会发现它虽然套上了“首尔之春”的陌生历史背景,但其实还是一个“双雄”的故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套路熟悉得很,所以看进去也并不太难。

真实与虚构

最初的铺垫结束之后,影片渐入佳境,发生在1979年12月12日的那场政变,如同沙盘推演般被还原给观众:全斗光决定先下手为强,以追查刺杀为由强行逮捕了郑祥镐,并且通过“一心会”组织,掌控了韩国军队势力,最终使得李泰信惨败,韩国民主进程停滞。

本片有不少与历史不符的改编细节,这也是被诟病的地方之一。影片中双方势力在政变9小时内此消彼长,斗得有来有回,李泰信甚至曾凭借自己的指挥调度一度压制住全斗光的叛乱,只是功败垂成。而现实中其实并无这样的戏剧性,全斗光一方准备充分,没有费太大力气,就取得了叛乱的胜利。

最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两个李泰信高光时刻,均为虚构。一是在桥上,他一人挡在全斗光调来的进攻首尔的空降军面前,拦回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感令观众动容;二是结尾败局已定,他孤身一人越过重重铁丝网,要冲到全斗光面前与他对战,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怆感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斗光这个角色,则是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反派被塑造的。现实中的全斗焕争议极多,但确实政治手腕高超,是个精明的政客。而影片中他的上位,并没有经过多么周密的考量,更像是被逼急了就想赌一把的赌徒。他召集一心会的前辈和后辈成员聚餐,在闹哄哄的氛围里提议铤而走险发动叛乱,在得到了一个人的赞同后,其他人便随波逐流地上了他的船。

他们制定的计划更是纰漏百出,意外不断,几乎每个环节都在出错。而一旦出现问题,全斗光手下的叛乱分子就开始懊悔跳脚不该上他的贼船,足见这是一群完全的乌合之众。全斗光解决问题的法子也很直接,要么就是告诉下属找关系找熟人不让军队发动,要么用枪指着自己怒吼着逼迫下属去调遣军队,不听他就要死给他们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靠拉关系找熟人和“我死给你看”来推动政变的方式,让快节奏的影片有了气口,缓和了一下影片的紧张氛围,也显得这场政变、这些政客和军人格外滑稽荒诞。

更滑稽荒诞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变还是成功了——毕竟李泰信那边的草包更多,在局势一触即发时,他们还在为“后辈怎么能冲前辈吼”而争吵,国防部长甚至还为了逃避责任而躲到美军处喝茶,种种情态很难不让观众想到“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李泰信正是被这样落后低效的体制拖累和约束,最终导致失败,在荒诞中又有了几分悲凉。

上述虚构处理或许会惹得历史爱好者不快,但是本片一开始便申明了并未完全遵从历史,且连人名都做了一些与真实相区分的处理。而从类型片创作的角度来看,电影并不是纪录片,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做一些虚构创作,既能传达创作者态度,又能保证影片观赏性,不失为一种聪明做法。

还会有下个《首尔之春》吗?

与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稳步复苏相比,韩国电影市场的情况要坏得多。

在《首尔之春》出现之前,2023年的韩国本土电影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反而是日本动画电影《铃芽之旅》《灌篮高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韩国票房前二位置。且全年正常开工拍摄的电影也极少,这意味着2024年的韩国本土电影市场可能更为萧条,甚至出现了“2025年韩国院线电影即将灭绝”的言论。

实际上自2019年《寄生虫》蜚声国际影坛,获得了金棕榈和奥斯卡大奖,在韩国本土市场也大放异彩后,韩国电影就开始走下坡路。大量如同《寄生虫》一般走暗黑、现实风格的影片冒出,却再也未达到《寄生虫》的高度。对成功类型片的不断重复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观众并不买账,而疫情的出现也让韩影市场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网飞靠着超能力攻占了韩剧市场之余,也吸引了不少因为市场萧条、无工可开转投剧集市场的电影人,他们的加盟虽然为韩剧市场注入了心血,也提升了韩剧的制作水准,却导致电影行业人才流失严重。如此一来更降低了优秀韩影作品诞生的可能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去年韩国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有美国大片影子的影片,如《月球》《混凝土乌托邦》等,市场反响惨淡。在开放的韩国电影市场,这类电影很轻易就会被真正的好莱坞大片比下去,并无任何优势。反而是《首尔之春》这样能唤起韩国国民共同历史记忆和情感的电影,才激发了观众们走向电影院。

本片制作公司Hive Media Crop接下来还有两部聚焦韩国近现代史的电影《YS Project》《长津湖之战》要上映,它们能否再续《首尔之春》的辉煌,能否为低迷的韩国电影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还需观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