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刘恩文

“人家爹是政府官员,咱儿子比不了,最后一名肯定是从他这掐齐的。”快嘴刘忿忿不平地说。

“我儿子就差0.5分,人家张智就公费,咱儿子就自费,真没地方说理去。”张二柱叨叨道。

“谁让你没当官呢?如果你也当官,就从你儿子这儿掐了,你儿子不就是公费生了吗!这事你还真气不得!”李二嫂接过话茬儿。

那年代,学校的孩子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些,考上重点高中,那样就是公费生,否则,就自费,每年就要多交好几千元的学费

三年后,这些孩子们都高中毕业了,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考上大专,还有的去了职业学院。

又过了几年,这些孩子们都就了业,奔赴在各自岗位。

经过努力,那年,张二柱的儿子应聘到县教育局,做了一名科员。

对当年的事,他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正巧,那天局里安排他整理档案,偶然间,他看到当年的记载,局里分配给他所在初中的名额,恰好成绩排到张智……

母爱

“咋回事?好久没听大红打鸣儿了。”卧病在床的娘忧心忡忡,突然问。

“打啥鸣儿?命都顾不过来了。”爹答。

“咋?病了?”娘追问。

“嗯,好几天了。蔫头巴脑、不吃不喝。”爹说。

“怎么没听你说?喂药了吗?”娘急了。

“喂什么药?六七岁了,到寿命了。”爹解释。

“那也不能眼睁睁看它遭罪,别干了,马上去喂药。”娘斩钉截铁,对正忙活的爹下命令。

几天后,终于又听到大红的报晓声。

娘乐了。

两年后,大红寿终正寝。

娘的眼睛红红的。

爹在电话里告诉千里之外、很少回家的我,大红死后,娘说什么都不让人吃它,非埋在院子里。

我的视线顿时模糊了,因为,大红是九年前我从外地带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