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

科研工作回顾

(2019-2023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于1886年建院,是一所具有138年历史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同仁麻醉科依托于百年老院的深厚底蕴和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学科的优势,不仅保持着综合医院的高水平发展,在五官科麻醉、困难气道处理和日间手术麻醉方面也日渐形成了专业优势和同仁特色。

过去五年中,麻醉科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笃行不怠,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临床科研两手抓,两者互相促进,在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用科研成果解决临床问题。

在临床方面,不断更新理念、开展麻醉新技术,迎合外科复杂重症患者治疗的新需求,极大地提高了高危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如超高龄患严重并发症行心、胸外科大手术,严重心脏病患者行五官科手术及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无气管造口下多次手术等。同时在五官科麻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创新和改良,如ECMO技术在可预料困难气道的首次应用,无呼吸氧合技术(经鼻高流量吸氧技术)在五官科困难气道、共用气道、无插管麻醉中的应用,可弯喉罩、可视可弯喉罩、鼻咽通气道等新型声门上气道工具在眼耳鼻喉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规范围术期气道高反应性的处理流程,提出在显微五官科手术中控制性循环的技术和理念以减少术野出血;改良小儿舒适化医疗技术;普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外科及五官科手术中的应用;规范眼耳鼻喉科日间全麻手术流程管理,并推广适宜的麻醉技术,促进五官科日间手术的开展。

同时,同仁麻醉科确立了以五官科麻醉及围术期器官保护为核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努力培养科室青年科研骨干,搭建科研成长的平台,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2019年至2023年,同仁麻醉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及局级基金4项各类人才培养基金及及教学基金十余项。5年期间,同仁麻醉科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共发表原创性SCI论文49篇,其中JCR Q1区文章13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论文61篇。同仁麻醉科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积极研发新型气道工具。已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得了首届临床医学奖医疗技术创新奖。其中,新型可视喉罩的专利转化和临床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创新能力提升建设专项课题支持,已实现转化取得医疗注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喉罩临床应用从“盲”到“全程可视”的迭代,有效提高临床安全,推动了声门上气道工具在五官科手术中的应用。

同仁麻醉科将继续努力,不仅在临床上追求卓越,更在科研上深耕细作,以科研创新促进临床实践的优化。

2019年至2023年

同仁麻醉科获得基金项目

2019年至2023年

同仁麻醉科获得人才培养项目

2019年至2023年

同仁麻醉科获得的专利

2019年至2023年

同仁麻醉临床与基础研究SCI选编

五官科气道管理临床研究

01

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在复发性儿童喉乳头状瘤(JORRP)手术中的应用

复发性儿童喉乳头状瘤(JORRP)是国际公认的困难气道。在手术切除气管内乳头状瘤过程中,经常需要拔除气管导管;同时由于儿童氧储备差、耗氧高的特点,常常导致安全窒息氧合时间很短。手术操作时间紧迫、术中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对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于经鼻湿化快速充气交换通气(THRIVE)在无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有效性尚缺乏证据,尤其是在儿科患者中。本研究发现THRIVE延长了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术中的呼吸暂停时间,并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增加速率。推荐THRIVE作为一种气道管理技术,临床应用于需要呼吸暂停的儿童无插管麻醉。

02

无肝素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在非创伤困难气道病人术中的应用

对于手术中严重的气管狭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 (ECMO) 可能是确保气道安全性的最后选择。ECMO中肝素的全身抗凝可导致患者出血和回路内凝血。近年来,无肝素ECMO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逐渐被报道。我们应用无肝素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VV-ECMO) 成功处理3例因头颈部肿物导致气管狭窄难以常规手术的非创伤患者。

03

可弯喉罩在全麻鼻内窥镜术(FESS)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可弯喉罩(FLMA)在鼻内窥镜手术(FES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知之甚少。我们对于 2015 年至 2019 年在我院因慢性鼻窦炎接受 FESS 且使用FLMA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在6661例患者中,诱导后通气成功为6572例(98.7%),最终能成功满足手术通气需求6512例(97.8%)。89 名患者(1.3%)在诱导期间置入失败,14 名患者(0.2%)在手术准备期间通气失败,46 名患者(0.7%)在术中通气失败。所有 FLMA 通气失败的患者均成功转为气管插管。男性、高龄、较高的ASA分级和较高的体重指数 (BMI) 是 FLMA 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0.85% 的患者观察到即刻气道不良事件,均能迅速处理;0.07% 的患者观察到与使用 FLMA 相关的迟发性气道损伤。我们认为, FLMA在FESS中使用的成功率很高(97.8%)。与 FLMA 相关的气道不良事件和损伤很少见,但临床医生应保持警惕,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04

可弯喉罩在耳科全麻术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可弯喉罩气道作为一种全身麻醉期间的气道装置在耳科手术中使用的临床成功率和失败率差异很大,并且关于FLMA失败相关因素和使用相关并发症的数据仍然很少。本研究对2015年至2019年我院全身麻醉下接受耳科手术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计划使用FLMA的5557例患者中,最终成功率为98.5%。67% 的FLMA失败发生在诱导后置管时,8% 发生在术前头颈旋转后,25% 发生在手术过程中。耳科麻醉中,与 FLMA 失败相关的两个独立临床因素是性别为男性和年龄。0.61% 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与 FLMA 使用相关的严重神经和组织损伤率为 0.05%。

05

验证喉罩型号选择标准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

本项研究中,我们纳入北京同仁医院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共计58956例使用喉罩的全麻病人,用以验证器械商建议喉罩型号选择标准。根据临床实际使用的喉罩型号,以年龄、性别、体重为选择变量,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确定成年人、青少年及儿童的喉罩型号选择标准。我们发现,对于成年人和青少年,基于回归模型的喉罩型号选择标准较器械商建议的选择标准对喉罩型号选择的预测更加准确。对于儿童,基于回归模型结果的选择标准与器械商建议的选择标准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麻醉中喉罩型号选择提供更准确的建议,以期帮助减少由喉罩大小不当所致并发症。

五官科麻醉技术、日间麻醉管理及其他临床研究

06

15°反向Trendelenburg体位 (RTP)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可以在不影响脑氧合的情况下改善术野清晰度

术野渗血过多会增加FESS操作风险。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FESS期间不同程度的RTP患者的术中出血和局部脑氧合状况。将 120 例接受FESS 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以下 4 组:水平位(HP)组、5°、10°、15°RTP(5-RTP、10-RTP、和15-RTP)组。主要结果是 Boezaart 分级量表 (BS),同时记录了脑氧饱和度(ScO2)、总失血量、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显示 15-RTP 组BS与其他 3 组(HP、5-RTP 和 10-RTP)之间存在显着差异。4组间ScO2无差异,本研究中未观察到脑缺氧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因此,我们推荐 15-RTP 伴中度控制性降压用于 FESS。

07

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吸入麻醉与全身静脉麻醉的术野清晰度无差异

关于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中全静脉麻醉(TIVA)与吸入性麻醉(IA)对术野清晰度的影响存在不一致的结论。鉴于吸入性麻醉在部分方面优于静脉麻醉,本研究旨在检验以下假设: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用于FESS时,其术野清晰度质量并不劣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这项随机、双盲、非劣效性临床试验中,共招募了110名成年患者并被随机分配至IA(n = 55)或TIVA(n = 55)组。主要结局是手术视野的质量,以术中的平均Boezaart评分(BS)来衡量。 结果是两组BS无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认为在FESS期间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方面,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的全凭静脉麻醉无差异。

08

探讨不同维持剂量米库氯铵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日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的肌松效果

米库氯铵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短效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滞剂,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维持剂量米库氯铵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日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的肌松效果,以确定合适的维持剂量。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以下三种维持剂量的米库氯铵:M1、M2、M3组(均n = 33)的维持剂量分别是3、6、9μg/(kg·min)。主要结局是从停止输注米库氯铵到TOFr ≥ 0.9的时间,次要结局是从停止输注到TOFr ≥ 0.7的时间、拔管时间、术后TOFr < 0.9的发生率以及肌松效果。 结果发现,与M1组和M2组相比,M3组拔管至TOFr ≥ 0.9和TOF r≥ 0.7的时间显著延长,M1组和M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日间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全麻期间持续输注6μg/(kg·min)米库氯铵能达到良好的术后肌松恢复,也提供满意的肌松效果。

09

与住院手术相比,日间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非计划停手术率更高

因PDR患者常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此类患者行日间PPV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本研究对 2019 年1月至 2021年4月在我院因PDR行PPV的所有患者(包括行住院和日间手术的)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1367 名患者的 1810 次连续 PPV 手术中,住院手术为 1509 例(83.4%),日间手术为301 例(16.6%)。所有患者的当日总取消率为 5.2%。尽管日间患者年龄较轻,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疾病比率较低,ASA III 级患者比例低,且区域麻醉患者比例高,其取消比例显著高于住院患者(12.3% vs 3.8%,P < 0.001)。取消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是医疗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合并症控制不良,且日间患者比住院患者更常见(91.9% vs 68.4%,P = 0.012)。因此,加强术前全身合并症的监测及治疗对于减少此类日间手术的非计划取消非常重要。

10

术中低血压、少尿和手术时间与头颈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栓塞发生有关

术后肺栓塞(PE)是头颈 肿瘤患者围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在这项回顾性倾向匹配研究中,我们发现,术后 PE 发生率为 0.85%(95%CI = 0.56-1.14)。单因素分析发现高 ASA分级、高 BMI、吸烟史、手术时间长(特别是> 4 h)、尿量降低可能与术后 PE 相关。多变量条件 Logistic 回归显示术后 PE 与术中低血压、少尿、操作时间 > 4 小时相关。改善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以确保足够的血压和尿量可能会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11

中耳术中超声引导耳大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围术期应用超声引导耳大神经阻滞(GANB)对行中耳手术患者的影响尚不明确。在这项随机对照研究中,我们发现术中 GANB 组切皮后 MAP及MAP和HR的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消耗量显著降低、术后补救性镇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超声引导下 GANB 降低中耳显微手术中对切皮的血流动力学刺激,降低了瑞芬太尼消耗以及术后镇痛需求。

12

工作日、周末及节假日食道异物(EFB)发生的不同

目前关于不同时间段内EFB发生率的数据很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接受硬质食管镜除异物的患者(n=1353)后发现,节假日EFB发生率显著高于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患者年龄高于工作日和周末患者。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FB最容易发生在周末和节假日,建议老年尤其在节假日需慢慢咀嚼,吃非核枣,以尽量减少EFB风险。

13

累及眼支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

此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300例累及眼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半月节射频热凝术(RFT)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和长期随访期间无复发生存期(RFS)方面的预后因素。本研究发现RFT术后TN患者的初始有效率为92%。RFT后1年、2年、3年、5年及10年RFS累积概率分别为86.94%、80.03%、77.27%、74.01%及59.92%。RFS 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4.67个月。在多因素分析中,RFT前的非典型疼痛和轻度面部感觉迟钝与疼痛复发独立相关。预后指数(PI) > 1.27的患者疼痛复发风险高。RFT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痛性麻木(0.7%)、角膜炎(10.9%)、复视(0.4%)、面部感觉异常(6.2%)和咀嚼肌无力(12.7%)。咀嚼肌无力在累及第三支下颌支TN患者中更常见。三例患者因角膜炎而失明。本研究探讨了累及眼支TN患者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确定了疼痛复发的风险因素,这可能为RFT前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14

胸椎旁阻滞(TPVB)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体温

胸椎旁阻滞(TPVB)复合全麻(GA)可能增加低体温风险。本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讨TPVB+GA对胸腔镜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纳入该类手术成年患者48例,即TPVB+GA组(n=24)和GA组(n=24)。TPVB+GA组,全麻后行胸椎旁阻滞。GA组常规行胸腔镜手术。记录手术开始时(T0)、之后每15 min (T1-T8)及结束时(Tp)的食道下段及腋窝温度。结果:在手术结束时,TPVB+GA组食道下段温度低于GA组(P<0.001),且自开始45分钟至结束均低于GA组(P<0.05)。腋窝温度,自开始60分钟至结束均低于GA组(P<0.05)。结论:积极保温下,TPVB+GA仍明显降低患者体温。

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及肾保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5

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和深低温循环骤停持续时间是肺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

此项项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确定肺动脉内膜切除术 (PEA)后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其与短期结局的相关性。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3例,术后AKI发生率为45%,3期AKI与术后短期结局不良及90天死亡率相关。术后AKI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红蛋白浓度和深低温循环骤停持续时间。

16

与传统主动脉手术相比,一站式杂交主动脉弓修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较低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757 例连续接受主动脉弓修复术的患者,包括常规全弓置换术(CTAR,651 例)和一站式杂交修复术(HAR,106 例),行倾向匹配(95 对)后发现,HAR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更短,且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CTAR组和HAR组术后AKI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匹配前:75.5% vs 59.45%,P = 0.0046; 匹配后:78.9% vs 57.9%,P = 0.0008)。在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中,HAR与术后AKI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尽管与CTAR组相比,HAR组患者年龄偏大,但短期结局相似。

17

远程缺血预处理预防开放性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

急性肾损伤是开放性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益处存在争议。本研究中,我们招募了130 名择期进行开放式全主动脉弓置换术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配接受远隔缺血预处理(4 个周期的 5 分钟右上肢缺血和 5 分钟再灌注)或假预处理(4 个周期的 5 分钟右上肢假性缺血和再灌注)。上肢假性缺血和再灌注均通过血压袖带充气和放气。主要终点是手术后 7 天内AKI。次要终点包括短期临床结局。结果:与假手术相比,远隔缺血预处理后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患者显着减少(55.4% vs 73.8%,P = .028)。远隔缺血预处理显着减少 II-III 期急性肾损伤(10.8% vs 35.4%;P = .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缩短了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其他次要结局无显著差异。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可预防开放性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尤其是严重急性肾损伤。

18

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中度低体温循环(MHCA)和深度低体温循环(DHCA)骤停对全足弓置换术和冷冻象鼻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AKI)具有相当的效果

本研究选取接受冷冻象鼻全弓置换术的627例成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DHCA(14.1~20.0℃)和MHCA(20.1~28.0℃)两组并行倾向匹配,对作为主要结局的术后 AKI 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总体而言,分别有 340 名 (54.2%) 和 287 名 (45.8%) 患者接受了 DHCA 和 MHCA。AKI 的总体发生率为 75.4%。年龄、体重指数、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和高血压病史为 AKI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总体或倾向匹配队列如何,DHCA 组和 MHCA 组术后 AKI 均无显着差异。因此,我们认为MHCA 在降低术后 AKI 方面并不优于 DHCA,MHCA 不应最终取代 DHCA。

19

运用机器学习预测主动脉弓术后急性肾损伤(AKI)

本研究比较了3种机器学习方法与逻辑回归预测行主动脉弓术的所有897例病人术后急性肾损伤 (AKI)的效果。研究分析了围手术期特征,包括患者的基线医疗状况和术中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性能,主要终点结局为AKI发生。术后前 7 天,652 名患者 (72.6%)观察到 AKI,283 名患者 (31.5%)出现 2 期或 3 期 AKI。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相比,梯度提升在二元分类和多类分类中对 AKI 各阶段的预测具有最佳判别能力方法。因而,我们认为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主动脉弓术后 AKI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逻辑回归。

20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microRNA-590-3p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外泌体转移通过靶向 TRAF6 调节自噬

急性肾损伤(AKI)是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表明自噬在 AKI 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对于心脏手术患者 AKI 中自噬调节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从接受心脏手术的年轻和老年 AKI 患者中提取血浆外泌体 RNA,并使用二代测序分析围手术期 miRNA 的表达。对筛选出的miRNA及其靶基因进行基因肿瘤学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并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即体外肾缺血/再灌注(I/R)模型。我们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活力测定、转染、荧光素酶测定来研究观察到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的外泌体 miRNA 水平增加的机制及其在调节 HK-2 细胞自噬中的作用。结果:心脏手术后年轻 AKI 患者的血浆外泌体中 miR-590-3p 高度富集。 miR-590-3p水平增加导致自噬标记蛋白表达增加,包括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II),并延长H/后HK-2细胞的自噬反应。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外泌体 miR-590-3p 水平来实现的,并且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6 蛋白在 I/R 损伤介导的自噬诱导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HK-2 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旁分泌方式转移 miR-590-3p 来调节自噬,这表明增加 HK-2 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 miR-590-3p 的水平可能会增加自噬和预防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损伤。

基础研究及其他

21

新冠肺炎爆发前后中国麻醉科提供的个人防护设备调查

在抗击新冠的斗争中,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 (PPE) 非常重要。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由麻醉专家、感染控制专家和统计学家共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在新冠爆发之前以及大流行16个月之后麻醉科个人防护装备的供应是否充足。

调查显示,18.9% 的麻醉医生曾治疗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冠患者。14.5%的麻醉医生不担心感染,其余85.5%的麻醉医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他们的担忧可能与新冠爆发初期个人防护装备供应不足有关。在新冠爆发之前,除了基本的防护材料(外科帽、口罩和鞋套)外,超过30%的中国麻醉科没有配备足够的高级个人防护装备,包括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和面罩。共有 57.6% 的中国麻醉医生报告说,他们在新冠大流行期间遇到了个人防护装备的不足。其中,43.0%的人报告了N95口罩的缺陷,其次是PAPR(40.3%)、防护服(39.6%)、面罩(25.0%)和其他物品

与新冠爆发前相比,2021年4月中国麻醉科N95口罩的供应量(50.6% vs 84.7%,P < 0.001)明显增加。配备防护服(52.2%)和隔离衣(69.5%)的部门比例上升到89.9%(P < 0.001)。在新冠之前,60.6%的中国麻醉科配备了面罩,这一比例在新冠之后显著增加到91.3%。

22

七氟醚诱导的新生小鼠神经毒性与GSK3β/Drp1依赖性线粒体裂变和凋亡有关

在啮齿动物和神经细胞系发育中的大脑中,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与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有关,详细的上游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七氟醚是否通过激活 GSK3β(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Drp1(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依赖性线粒体裂变和凋亡来诱导神经毒性。我们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暴露促进了新生小鼠海马体的线粒体裂变,导致从P32(出生后32天)到P35的逃逸潜伏期延长,并减少了P36上的平台交叉时间。此外,七氟醚上调 GSK3β 的稳定性和活化,促进 Drp1 在 Ser616 位点的磷酸化及其向线粒体的易位,并导致新生小鼠海马和人 SK-N-SH 细胞中的细胞色素 c 和裂解的 casepase-3 增加。同时,七氟醚促进了Drp1和GSK3β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GSK3β 激活了 Drp1 在 Ser616 位点的磷酸化,诱导了 SK-N-SH 细胞的线粒体裂变、线粒体膜电位 (MMP) 的丧失和细胞凋亡,而 GSK3β 的抑制剂 TDZD-8 则减弱了这种反应。总之,七氟醚诱导的神经毒性与 GSK3β/Drp1 依赖性线粒体裂变和细胞凋亡有关。

23

脱氧核糖核酸酶I缓解大鼠体外膜氧合支持下的脓毒症肝损伤

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极高,而脓毒症肝损伤被认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行体外膜肺氧合 (ECMO) 治疗可通过增强患者的终末器官灌注发挥保护作用,但同时因血液成分与体外膜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此外,炎症和细胞凋亡是脓毒症肝损伤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介质。因此,我们研究药物脱氧核糖核酸酶 I(DNase I)对 ECMO 支持下大鼠脓毒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腹腔注射LPS诱导脓毒症肝损伤大鼠模型后行ECMO治疗,发现DNase I 可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 NLRP3 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肝损伤。该发现有望推进未来新型治疗药物的开发。

24

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潜在预测和干预靶点

预后营养指数(PNI)是多种疾病的营养指标和预测因子。然而,尚不清楚 PNI 是否可以作为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因子。本研究评估了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PNI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术前较低的PNI与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较高发生率显著相关。术前PNI作为术前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是预测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术前可干预的临床生化指标,降低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25

Auts 2 调节小鼠自闭症样行为、葡萄糖代谢和氧化应激

自闭症是一种以异常的社会行为和交流障碍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自闭症易感候选基因2(Autism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 2 gene, Auts2)已是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热点,葡萄糖代谢在与自闭症相关的社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AUTS2基因在葡萄糖代谢中的潜在作用尚未被研究。课题组构建了Auts2-cKO基因工具鼠,我们发现下调AUTS2基因存在脑糖摄取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加重,引起糖代谢紊乱,引起自闭症样行为,并揭示了AUTS2通过降低SIRT1-SIRT3通路活性引起上述行为障碍。

26

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元表达 Mu 和 Kappa 阿片受体

研究表明,从人类肾上皮细胞培育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成功分化为神经元,改变神经保护研究方向。这些iPS神经元在不同阶段表达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特有标记物(分别为SOX1,nestin和TUBB3, NeuN)。相比iPS细胞组,iPS神经元组中μ阿片受体的基因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κ阿片受体的变化较小,展示了iPS细胞转化为特定神经元的潜力,为模拟人类阿片受体功能和探索相关疾病机制提供新可能。

27

可治疗重度抑郁的裸盖菇素对PTSD有效吗?

麻醉、手术、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军事战争等都可能对参与人员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过去的20年里,治疗PTSD的药物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裸盖菇素是一种提取自“神奇蘑菇”裸盖菇的天然活性物质,可通过增强海马神经可塑性对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发现,裸盖菇素可通过增强海马神经可塑性,增强恐惧消退,发挥抗PTSD作用。裸盖菇素的促进恐惧消退作用与增强海马神经可塑性同时发生,其机制涉及挽救了模型组小鼠海马脑区结构神经可塑性的下降,包括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总数;挽救了神经可塑性核心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包括BDNF和mTOR蛋白;以及挽救了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能力的降低,包括DCX和BrdU阳性细胞数量。

主 编 王古岩

副 主 编 李 铭

本期文字 奚春花 吴黎黎

本期编辑 阴 阅

新青年APP 1.3版来了

 绽放科研之光,引领麻醉新篇章(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绽放科研之光,引领麻醉新篇章(北京同仁医院麻醉科)

实用助手-Ai翻译 ,欢迎关注! https://m.xqnmz.com/

新版APP更新内容:

1、全面优化内核,提高流畅度

2、首页增加视频、指南、讲座、招聘、资讯等专题,专题显示可自定义

3、增加恶性高热救援系统、医学公式、检验助手、AI翻译等实用工具

4、开放麻醉医护朋友圈,增加浏览记录、字体设置、夜间模式等功能

5、开放手机绑定,全平台支持手机号、微信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