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 钟述强 唐巍

同心村里结“同心”,未进龙年先“热身”。

“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牌巨大而醒目,无数辆轿车、越野车,还有农用车停靠在空地上,村道旁。平坦而开阔的村委会广场上人流涌动,入股分红榜张贴在村务公示栏里,一摞摞钞票码放在长桌上。一个个名字被念及,早已汇聚于此的村民依次上前签字、捺印、领款……

1月24日,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在四川绵阳安州区河清镇同心村隆重举行。随着近百万元分红款的逐一派发,人群间,奏响快乐的“同心”曲。充满仪式感的场面背后,是多达3500余位全体村民满满的获得感、踏实感。

同心村共有耕地4146.91亩,1209户,3563人。与分布于川西北平原的大部分行政村一样,“几千亩耕地,养活几千人没问题,但离促振兴,求富裕还很遥远。”村党委书记易吉军介绍,长期以来,全村1998名壮劳力常年在外打工,构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集体经济则基本是空白。如何打破传统的农耕状态,真正走上稳定而持久的兴村富民之路,成了村头村尾长期议论的话题,也成了镇村干部们的心病。

颠覆性的改变是从2019年底开始的。这年10月,随着100万元中央和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政专项资金的落地落实,同心村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如何管好用好这笔“意外之财”,切实解决整村“发展根基不牢”的问题?无数次研究、争论之下,全体村民表决,决定将其作为集体原始资本金。根据自愿原则,再附吸村民入股,走抱团发展,多元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之路。精心谋划之下,对优质产业项目进行了股权量化。100万元中,50万元参股生猪养殖场,30万元投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而全村1091人,则平均量化为1086股。

农历腊月二十八上午,柒达生猪养殖场的两个养殖大棚里,不时传出饲养员的吆喝声和猪叫声。该养殖场占地6800平方米,初期投资300万元,经过多年滚动发展,资产规模已达到如今的600余万元。年出栏生猪两批共5600头,年收益在80万元左右。

“精心谋划的目的在于精准实施。引入股份制模式,重点在于参与,关键在于市场。”村务繁忙兼职多,易吉军还有一个职务,就是养殖场的董事长。万事开头难,为了及时筹建养殖场,作为较早富起来的先行者,他率先投入了100万元,26户村民也逐步打消了踌躇观望心理,先后携资入股,构成总股本300万元。3年间,获益丰厚,50万元集体资本金增加收益50万元,入股村民先后7次分红300余万元。

红利还不止于柒达养殖场。向市级龙头企业新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股,按照8.4%的年利率固定分红2次,累计获益10.26万元;向益明三合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入股,采取净收益全额分红,合作以来承接项目6个,累计获益50余万元。产业的发展,同时吸引100余名务工村民回流,呈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入股分红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三赢”局面。

变身股民的村民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以55岁的毛敏为例。一家3口,本人在村上兼职,开有一家副食店,丈夫、女儿在市区打工。用多年节攒在柒达生猪养殖场入股10万元,占3.33股,当年就分红3万元,目前累计分红7万余元。“既是打工者,又是投资人,这日子过着踏实。”毛敏一家对目前的状态很满足。

“兴村富民,一盘国家大棋,地方党委、政府同样离不开等、靠、要,但等来的是国家政策,靠的是上下齐心协力,要的是实干之下结出的累累硕果。”河清镇党委书记王舒娅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致力于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同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强起来、富起来,农业基础才更牢固、农村道路才更宽广,农民日子才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