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你仅仅记住一个阿米尔汗是远远不够的,印度的宝莱坞并非是这十年才渐渐崛起,早在上世界末,印度的宝莱坞就已经能制作出来水准相当不错的作品了,他们在硬件上与好莱坞的框架体系有着差异,但在软件上,我们可以对标一下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融合了当时的香港电影,或者说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些香港电影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给大家推荐印度电影《复制品》,本片讲述的是一个三好青年因为跟黑帮老大长得一模一样而闹出来笑话的故事,原本的三好青年一会儿变身黑帮大哥,一会儿重新变成他自己,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交换了一些人生,最终构成了本片故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影片实际上并不是少见的,早在1992年,成龙就拍摄了《双龙会》,如果说成龙的电影对于两个一模一样的人的调侃还有一些收敛的化,那么本片无疑是更加夸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巴鲁是一个性格非常害羞,且充满了爱心和孝心的大好青年,而反派,跟她长得一模一样的马鲁却是一个非常残暴地黑帮大哥,他心狠手辣,且对于背叛自己的人动辄喊打喊杀。两个性格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而本片中在交换了身份之后,自然是会让观众们有所期待,这似乎是比成龙的电影更加有故事基础,他们两并非是合作,而是一方要制另一方为死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格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的两个人却必须按照彼此的生活方式生活,这就是本片的看点,而在这个看点之外,1998年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似乎也能给予国产电影一种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对于宝莱坞的喜爱大多来源于阿米尔汗引领的一种潮流,而本片也是一位当时的印度明星所引领的,他就是沙鲁克汗,他的定位可以参看成龙,虽然不是很帅气,但是却是搞笑担当,于此同时还有着不俗的动作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在于印度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启了并不亚于好莱坞的宝莱坞模式,这种模式之下的影片跟同时期的香港电影内容上可以匹敌,然而制作上却更优。但这些都是不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印度电影与自己本国的文化融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久以来,我们影视制作人员惯用的观点在于我们的影视制作是落后的,落后的影视制作是需要向着先进的去学习的,而什么是先进?自然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这是先进的,且这个体系之下产出来的影片是先进的,我们要学习这种类型的商业电影制作,更要学习人家的电影工业体系,然而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我们学会了制作投资演员阵容上朝着好莱坞看齐,然而最核心的部分直到《流浪地球》系列火爆之后才有了零星的确立。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影商业化发展了将近二十年,我们学会了一切可以通过电影变现的手段,唯独没有学会建立一个适合于本国的电影体系,而任何对于电影从业者的鞭策都会从广电总结结束,仿佛广电总局是万恶之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你赚钱的时候没有说广电总局会拖你后腿?你用烂片动辄圈走数十亿票房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骂广电总局?可见,国产电影为什么不进步不发展,核心点在于为什么创作?是为了钱?还是为了电影本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个扯得有点远,从本片中,我们可以学习什么呢?事实上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印度电影中都有,这也是印度电影的特色,那就是歌舞。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照着印度电影一样去跳舞。而是说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将其融入中国电影当中,这样以来,中国电影才能真正的独树一帜,真正的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领域如果仅仅是模仿别人,那么最终就只能将自己埋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通过模仿别人而超越别人或者是成为跟别人一样的人。电影就是如此,如果仅仅是为了跟好莱坞一样,而照着好莱坞模仿,那么你永远不是好莱坞,只能成为一个类似于好莱坞的东西,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电影商业化二十多年,我们前进了多少?或者说就连自己最基本的东西都丢掉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只会照着好莱坞模仿,动辄好莱坞什么什么技术,什么什么水准,什么什么演员等等,这些都是外表,真正的内涵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的东西却没有人提及,问就是封建糟粕?为什么没有人说印度电影中的歌舞是印度的封建糟粕?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电影人思考的问题。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