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至18日,哈密市出现今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寒潮天气过程。 正逢春节返程高峰,哈密境内的多条高速、多路段封闭,不少返疆旅客滞留在风雪路上,危难时刻,哈密市党政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各族干部群众立即出动、用心服务,就近安置滞留旅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一刻再次迸发。

哈密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高级讲师郝备说:“这次连霍高速、京新高速哈密段4万人滞留路上的救援安置,公共服务大厅、文化活动中心、学校、酒店、餐厅、旅店、宿舍,暴风雪并没能阻滞节日温情的传递!回想起1987年7月27日,兰新铁路主线在吐鲁番西部被山洪切断的洪水救援,1.2万名旅客滞留哈密车站,哈密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救助滞留旅客,诞生了感动中国的‘哈密精神’。冰雪和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两次难忘经历都是哈密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哈密精神的体现。”

36年前,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袭击了吐鲁番铁路大桥和白杨河铁路大桥,路基多处被毁,兰新线因此中断行车120小时零58分,大批旅客困阻沿线,超重的负荷猛然间落到10万人口的哈密小城。当时的哈密车站仅是一个二等过路小站,只能容纳300人候车。5天5夜,哈密全城动员,6万人为滞留旅客奔忙,各族居民无偿赠送的食物,1.2万多名旅客没有一个人挨饿。“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精神传誉神州。如今,寒潮天气过程致使4万人滞留哈密,而哈密人再次闻“风雪”而动,“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再一次重现。

滞留旅客为“哈密精神”点赞。融媒体中心记者 麦麦提摄

郝备说:“哈密精神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哈密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规范。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展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方有难,必会八方支援;因为党的号召力,所以一声号令、全城动员,就能全民行动、全力而为。”

自治区党委赋予哈密“一标杆两典范”的总体定位,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把哈密放在新时代大坐标中重新定位和塑造,绘就了哈密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蓝图,承载着60多万瓜乡儿女热切期盼,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建设的精彩画卷也在徐徐展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哈密精神”也将伴随着、支撑着、推动着瓜乡人民一路前行!

郝备正在编写课件。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新加摄

郝备说:“我们要自觉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付诸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让这种集体精神品格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转化为实现长治久安的坚强支撑,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转化为奋力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能源。”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晶晶、曹新加

编辑|张亚兰

责编 | 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