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2月23日,广州市区海珠区也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2024年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亿元、增长16%以上。

会上,11个总部及现代文商旅项目、11个重点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签约海珠区,9个重点项目宣布正式开工。而这些仅仅是海珠区众多项目中的一小部分,2024年,海珠区共谋划576个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达601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16个。

2023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跑出了全市第一的“加速度”!如今,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再次吹响,海珠区将如何继续在全省、全市大局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科技创新

打造琶洲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海珠有8家高校、10家三甲医院、20家科研单位和琶洲大企大机构资源;现有独角兽企业8家、未来独角兽企业22家,总量全市前三。

海珠区委书记蔡澍表示,海珠区将加快打造琶洲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联合中山大学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一联盟两中心三平台”,办好环中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会、青年创变汇。研究出台支持颠覆性技术专项政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超170亿元,新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未来独角兽企业800家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化产业体系

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示范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15%)和工业(11%)已成为海珠区两大支柱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了19.2%。

蔡澍表示,海珠区要以数字经济强支柱,建设大模型创新应用示范区,设立百亿产业基金,引育10家以上大规模应用领军企业。加强AI训练师等新型人才培育,办好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建成沙溪智算中心和智算联盟,实现算力规模超300P。积极推动琶洲试验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以都市工业铸底盘,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技改,建立“需求定义设计、消费定义制造”的新型供求关系,确保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

在会上,多位海珠区企业代表纷纷表态,对海珠区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并透露在海珠区的投资计划。

2023年落户于海珠区的广东华希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物联公司,该公司广州区副总经理曾纪坤认为,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海珠区尤其是琶洲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高度集聚、创新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未来将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非常看好海珠区未来的发展。

“我们将立足于海珠区,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跨境贸易数字经济总部基地,预计总投资3亿元左右。”重庆大龙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总经理唐春园表示,此次签约的项目包含三个板块:构建一个全球数字经济科创园、打造一个全球商会数字驿站园、构建一个国家绿色节能设计范中心。唐春园表示,希望能够与海珠区强强联手,推动广交会数字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三旧”改造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海珠的“三旧”用地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是发展的战略纵深、强劲动能。在加快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海珠区今年还将继续推动城区品质的提升。

会上,蔡澍表示,海珠区今年将加快推进康鹭、新中轴等片区更新改造。此外,还将扩投资、强招商、促消费,今年海珠共谋划576个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达6012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16个,要推动唯品会国际创新中心等9个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保障腾讯等10个产业项目实现“开门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海珠区是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象征,它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产业升级以及服务业比较有优势,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当中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区。“希望海珠区在广州的下一步发展里面,起到引领作用,真正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模范。”

GDP增速全市第一

离不开“海珠合伙人”

2023年,海珠区创造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6%、增速全市第一的历史佳绩。“琶洲算谷”品牌全面打响,21个国家地区3307支队伍齐聚琶洲算法大赛,百度ARM云等24个项目与海珠因赛结缘。都市工业蓬勃发展,创新“56433”发展体系,纵深推动“入园上楼”,引进了纱纤亿、超境等15个研发型项目。琶洲试验区入选福布斯中国中央商务区竞争力十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十佳。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蕴含着无数“海珠合伙人”的共同努力。海珠区迭代升级“首席服务官”,一年来,累计走访服务企业、项目超1.3万家,帮助企业降成本、找订单、拓市场。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5%。成功举办数字经济产投峰会等活动,新落地项目170个、达产营收930亿元。

而广大企业则与海珠同频共振、合拍共赢。抖音集团在地营收突破200亿元,德擎光学有效解决了国内激光加工工艺检测的“卡脖子”问题,中国电器科学院启动国际创新社区项目,省科学院沿新港路布局10万平方米科技载体……

“各部门要主动以‘合伙人’视角想问题、办事情、解难题,对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需必供。”蔡澍在会上呼吁,各企业、各机构发挥好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作用,引领更多伙伴加入“海珠合伙人”大家庭、赋能海珠新发展。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卢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