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区明尚西苑的火灾造成了15人遇难,44人受伤,这起火灾非常令人心痛,根据有关部门的通报,初步分析的起火原因,是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起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动车起火是一个可以轻易点燃许多怒火的话题。客观上,电动自行车不安全、不规范地使用,成为事故的起因,是不能接受的事。但也许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事,电动车为何会频频起火?为什么在做了许多规范的努力之后,仍然事故不断?

任何正规的厂商都会拍着胸脯告诉大家,他们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符合相关标准,是非常安全的,根本就不可能起火。

事实上,从2012年开始执行的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总重量不得超过55公斤,电压不超过48伏,时速不超过25公里,功率不超过400瓦等等。

在这一标准下,电动自行车确实十分安全,只是比脚踩稍快一点而已。其中采用铅酸电池的部分,并无自燃、起火的风险。即使使用了锂电池,正规厂商生产的锂电池,按严格标准生产,经过重重检测,实际上也是安全的。

如果正规厂商生产的锂电池也随随便便起火爆炸的话,那么功率是电动自行车数百倍的新能源汽车,岂不成为一个个危险的炸弹?

那电动自行车为何又会频频起火呢?因为起火爆炸的,大部分是经过违规改装的。违规改装的锂电池,功率远远超过新国标的规定,而且价格很低,比正规厂商的产品低得多。它们低价的秘密,是因为生产过程中牺牲了许多安全方面的投入。

这些不正规的锂电池,正是电动自行车成为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

问题是,在发生了这么多事故之后,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不顾风险去改装电动车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新国标并未覆盖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新国标之下的电动自行车动力很弱,日常接送孩子上学,地铁接驳或近距离通勤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送外卖送快递,或其他需要长时间在外面跑的行业,对他们来说,新国标电动车的时速和续航能力根本就无法满足需求。

他们不能使用摩托车,因为许多城市禁摩。他们也不能使用汽车,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而且汽车也未必适合。他们甚至无法到正规厂商去改装电动车,因为这是违规的,正规厂商没有相关的业务。他们只能使用不规范的电池,进行不规范的改装。

这样的行为当然是错误的。但正本清源,解决问题的根本,恐怕还是在于,应该正视这些出行需求,提供规范的渠道来满足他们,才能够真正降低风险。假装这些需求不存在,其实是在给风险开后门。

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约有3.5亿辆,这不是小数量。骑电动车的人也许沉默,但沉默不等于不存在。正视他们的需求,同时在交通规则、停放、充电方面实施规范,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