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到来,老话:“雨打上元灯,五谷要丰登”,下雨好不好?

村里老人说,“只有过完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时间过得真快,春节过后转眼已经到了农历的正月十五。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民间里的“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宵”为夜晚,所以正月十五也是过年来第一个月圆之夜。

当然正月十五,不仅仅称为“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等等,是有很多称呼的。

不仅如此,我们老祖宗历经上千年的农业观察认为,正月十五不仅是节,也关系着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比如说:“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等等。

除此之外,民间里还有一句老话,“雨打上元灯五谷丰登”,那么正月十五这一天下雨,或者下雪好不好呢?我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正月十五的天气情况:

今天是正月十五,今早起来, 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感觉有雨雪的样子,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后,这几天也非常的冷了。

但是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预报来说,北方的强冷空气在翻越南岭之后,我国的“寒潮”终于将大陆最南端的最后一块降温拼图给“拼”上了,此时南方地区也正带来雨雪天气。

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来说:

雨雪方面:

虽然北方地区在这一轮的冷空气寒潮已经结束,大部分地区的天气以阴转多云为主,气温也逐步回升了起来。

但是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监测,从2月24日开始,也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我国中东部雨雪强度将减弱,也从大雪转为小雪,或者阴天。但是在持续冷空气的寒潮南下,我国南方地区的冻雨天气还将继续。

其中来说,从2月24日开始(正月十五),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南地区,包括湖北南部和中东部,江西的西北部地区,湖南大部,安徽南部地区;西南地区的贵州中东部,四川东部,重庆东南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降雪,或者冻雨冰粒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温方面:

从降温当年来看,在2月25日之前,在灵活这次冷空气寒潮的降温后,我国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局部地区,较去年的同期气温下降4—6℃左右。

而南方地区,中南地区的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汉平原、江南大部,以及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

特别是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西部北部,江西西部北部,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北部,以及西南地区的贵州中东部,其降温下降7℃以上,此时南方地区的湿冷感较重,让人感觉非常的寒冷。

所以来说,通过在正月十五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来说,正月十五这一天的降雨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以及西南,华南等地区,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则以阴转多云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打上元灯,五谷要丰登”的意思:

对于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俗语农谚。当然这些农谚对于预测天气的方式是否准确,有没有影响,其实我们的一些农业专家也没有弄清楚,不过来说这作为农业生产,和天气气象来说,也仅仅是参考作用。下面我们看一下一些农谚的说法:

雨打上元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出现了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气。

五谷要丰登:

而这句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是说如果在正月十五出现雪打灯,或者雨打灯的话,那么这也预示着今年庄稼的收成会比较好,并会出现五谷丰登的现象,农民们因此也就丰收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春雨贵如油”,所以在春天里如果降雨释放的话,对于庄稼的生长来说自然是有利的。

而此时正月十五下雨,那么这也有利于春天的农耕,当然这也预示着未来的一段时节雨水不断,这样非常有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过了清明节,在过谷物节就进入了夏天了,当然对于清明节的节气特点,我们老祖宗用物候现象给表达了出来:

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
三候虹始见。

所以我们通过清明节的物候现象来说,此时天气已经非常的温暖,而天空洁净明朗,大地万物苏醒,这到了“春耕大忙”的时节。

当然对于清明节,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所以这时候也是种植庄稼的时候了。

所以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

如果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出现雪打灯的天气,也就是这一天下了雪,那么这也预示着到了清明节的时候,会雨水不断,雨水绵绵。

那么清明节下雨有什么好处呢?

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以清明节也应该是下雨的时节,这也符合天气现象。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这里的春雨恰恰指的是从清明节到谷雨节的这段时间。所以在此时,一些越冬的农作物快要成熟,此时就要种植春节作物了,所以这时候庄稼急需雨水的灌溉。

所以在此时的清明节,如果能够下点小雪或者小雨的话,土地也会更加的湿润,对于农民们种植和收获都有好的作用,这一年的收成也非常的好。

所以根据农谚的意思来说,如果在农历正月十五下雪的话,那么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自然也是一个好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对于八月十五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日子,这一天不仅仅是团圆节,对于农民们来说,也是关系着“节令”的日子。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如果出现下雪的天气,就是雪打灯的话,那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就会出现“云遮月”的天气。

那么“云遮月”是什么现象呢?

其实就是下雨,那么八月十五下雨好不好呢?当然这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毕竟到了八月十五左右,此时的庄稼比如大豆,花生已经收获,也是种植冬小麦,大蒜的时候,所以冬小麦,大蒜也是急需雨水的。

当然类似的俗语还有:“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放光明”,以及“八月十五火烧天,来年是个大天干,“正月十五水满缸,八月十五谷满仓等等,都是说的正月十五下雪和八月十五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正月十五个八月到底有什么关联?

其实我们老祖宗都是通过长期观察,而发现了一些相对迎的“韵律关系”。而“韵律”指的是,当在某一时节出现了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那么未来的若干天以后也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天气。

当然韵律时间的长短是不一的,有的是15天,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中秋节和元宵节之间正好间隔五个月,也就是150天的韵律,而根据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资料验证发现,如果八月十五这一天下雨或者阴天,那么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也会出现阴天或下雪。

比如说,在2006年的时候,北京地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阴天,然而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就下起了大雪,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

“上元”就是指的“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元宵节”。

而“黄梅”指的则是“黄梅雨”,而南方地区把梅子成熟这段时间下雨称为“黄梅雨”。不过梅雨的特点就是,温度高湿度大,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家里的东西容易发霉,也是不好的一种现象。

上元无雨多春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没有下雨的话,那么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春天里,会发生干旱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春天为木,也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此时万物生长,不仅靠阳光照射,也靠雨水的灌溉,这才符合春天的正常景象。

但是如果春天干旱没有下雨的话,那么这会出现土壤板结,而对于冬小麦的返青,以及春天的种植都是有坏处的。虽然到了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机械化作业,比如滴灌技术,但是在古时候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会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也就意味着收成不好。

清明无雨少黄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清明的时候没有下雨的话,那么到了梅雨时节的时候,会出现少下雨的景象。

同样一句农谚“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也是说的这个现象。但是对于一些南方地区来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黄梅少雨,而俗语“清明宜晴,谷雨宜雨”也是这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述来说,其实一些农谚流传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这句俗语“雨打上元灯,五谷要丰登”也是如此。所以对于正月十五“雪打灯”,或者“雨打灯”都是一种好的景象,同时我们希望在这一年风调雨顺,年年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