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安徽阜阳市颍东区召开“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工作大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乡镇街道设分会场,近千人参会。

会上,通报了全区6起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和容错纠错典型案例,解读了《颍东区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操作细则(试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为干部澄清正名

为有为者鼓劲

颍东“新春第一会”通报的6起案例中,除了4起为干部澄清正名外,另有两起容错纠错典型案例,更加引人关注。这是颍东区首次以公开通报的方式落实容错纠错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后,一名参会的基层干部难掩激动之情。“千人大会的澄清正名和《操作细则》的出台,不仅体现了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爱护,也为全区干部干事创业吃下了定心丸。”他说。

这不是颍东区第一次为受到不实举报者正名。2023年7月,该区就曾在“强作风、办实事、比业绩、促发展”半年总结会上,为5名受到不实检举的基层干部公开澄清正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新增了容错纠错典型案例。通报内容颇为详尽,干部的职务、全名以及所受不实举报的大致经过、纪委调查后的认定和表态等均予以披露。

分析人士认为,还清白者清白,可以激励更多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敢干事、想干事、会干事,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投入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02

三个“区分开来”

为干事者“撑腰”

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鼓励党员干部拉高标杆、大胆探索敢于担当、奋勇争先?

此前的2024年1月5日,阜阳市委书记刘玉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专题党课报告时,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市委书记的讲话,释放出强烈信号:切实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敢闯新路、敢破难题、敢挑重担、敢当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颍东区下辖9个乡镇,基层干部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占比很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干部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与此同时,错告诬告也会束缚干部担当作为,打击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接受采访时,颍东区纪委一位干部表示,“对有问题的干部不能放过,但对没问题的干部也不能耽误。”

03

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

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

《颍东区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操作细则(试行)》的出台,正是该区深化细化“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重要举措。

《操作细则》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13245”工作机制(创新建立1个科学的领导架构、明确3个主要的责任单位、制定2个正负面清单、完善4个主要工作步骤,实现了对干事创业干部5个层面的有效保障),有效解决了以往容错纠错机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体难明确、程序难启动、界限难把握、结果难运用等困难和问题。

颍东“新春第一会”通报了正负面两个清单,正面清单秉持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理念,明确了大胆履职、无章可循、攻坚克难等13种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基层干部诉求强烈的可予容错免责、减责的情形,为干部干事创业吃下定心丸;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相互补充,通过划出9种不予容错的情形,让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知晓禁区在哪,红线在哪,进而不越雷池、恪守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结合,越要以新风正气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颍东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将更加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和鼓励担当作为的内在统一关系,精准有效为探路者护航、为担当者担当,推动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

来源:阜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