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最大的遗憾,当数王羲之写不了大字,由于“王字”侧锋多,点画轻盈细腻,重视笔法的变化性,再加上中宫紧结,四周开阔。

所以他的字一旦放大,重心没有支撑,外围也兜不住,框架便会松散,线条散漫轻飘,力量感弱,精确度不足,犹如“林黛玉举杠铃”,十分违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后世的颜真卿、米芾、黄庭坚、董其昌,在古法”基础上,改造王羲之书法,呈现舒展宽阔、雄伟浑穆之象,消除“二王”笔法不能写大字的遗憾,在大字上超越王羲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颜真卿传世的大字法帖,基本都是楷书,虽然米芾黄庭坚传世的大字行书偏多,但他们结合“尚意”思想,个性强烈,缺乏典雅冲和的魏晋神韵。

起好董其昌解决这一问题,他将禅宗思想、“二王”笔法、“颜体”、“米字”融合,创造了虚和空灵、醇和简净的大字行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崇祯五年(1632年)秋,78岁的董其昌,写下一件超过王羲之的大字行书,既有散淡之风,还采用王羲之写不了的大字,创造力卓越,通篇仙气飘飘,此作就是《白羽扇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词由张九龄所写,全卷共计150余字,如《明史》所言,董其昌“六体”“八法”无所不精,此作每一笔“八法”尽备,尽显精湛老道、洒脱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法布局上,董其昌也颇费心思,首先加大字体间距,营造疏空虚和的氛围感,之后将虚实、浓淡巧妙排布,像倒数第三行,上方“纵”、“秋”2字写的拙质遒和,墨色浓厚,笔划浑雄苍劲,略显阳刚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下方的“秋”、“之”,则虚灵细瘦,笔画连绵舒畅、简洁率性,前后鲜明的对比效果,让用笔的节奏感、轻重开合清晰可察,彰显出流动性、活力感,使天真烂漫的艺术气息更为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康熙评价所言: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此作看似平淡清和,实则意境幽深,气格高明萧散,越品越感绚烂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愧于启功欣赏“董字”,曾感叹曰:“初见之,觉其平凡无奇,有易视轻视之感……再习草书,临阁帖,益知其于阁帖功力之深,不在邢子愿、王觉斯之下也”,此等浓厚的艺术性,连米芾在他面前都是“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掌握“八法”,让用笔收放自如,放大、缩小毫不失势,还能帮助大家理解“二王”、颜真卿等人的笔法,体悟艺术风格,便于日后临摹晋唐法帖。

如今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董其昌《白羽扇赋》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方便初学者识读,在正文下方,加入独家出版的现代字注解,通篇字迹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