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元宵节一过,这个年就算彻底过完了。这次回来几乎每天都在串亲戚,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走亲戚!

优米5岁,正是对各种新鲜事好奇的年龄,她特别热衷于走亲戚串门;但与优米相反的是,表哥家侄子今年16,每次一商量去串门,他总是眉头紧锁,找各种理由推脱,坚持要自己留在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嫂子对此很苦恼!大过年的,别人都是一大家聚会,侄子这么不合群,难道是这孩子性格冷漠、不近人情?

不知你们是否也遇到这样的困扰:曾经喜欢热闹、爱走亲戚的孩子,如今却变得越来越抵触这样的活动。甚至一些回家过年的大学生,直接开启“绝户”式过年,他们不走亲戚、不串门,整天窝在自己家里。

真的是孩子越长大越冷漠吗?其实我们误会孩子们了,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对独立性的追求

了解心理学的朋友应该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会逐渐觉醒,孩子们越长大越开始追求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产生一种“成人感”,希望被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对待

而走亲戚这种活动中,孩子遇到的大多都是长辈,往往会被贴上“小孩子”的标签,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独立性和成熟度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希望展现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强迫孩子走亲戚可能会被视为一种束缚和限制,与孩子们的自我认同需求相冲突。

侄子为了不去串亲戚,就曾怼嫂子:“我长大了,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们自己不能去吗?”这正是孩子追求独立性的体现。

原因二:兴趣与话题的差异

随着孩子长大,他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走亲戚家长里短时,孩子可能更关注自己的朋友圈、网络世界和兴趣爱好,导致他与亲戚间的话题差异越来越大。

所以走亲戚在孩子看来,是一件让人感到无聊和尴尬的事。时间一长,他们自然就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相似性原则”,它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与兴趣、价值观相似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同

侄子曾跟我吐槽:他和朋友聊天说说动漫、聊聊游戏,感觉有聊不完的话题,但每次走亲戚他就只能尴尬地坐着笑,就很煎熬!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兴趣爱好、关注话题必然不一样,孩子和成年人之间的兴趣差异也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真的没必要非要道德绑架孩子和我们一起串亲戚。

原因三:隐私意识的觉醒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隐私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一到过年走亲戚,难免会被盘问:学习怎样?考了多少分?有没有理想中的大学?有没有早恋等等一系列问题。但已经开始有隐私意识的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隐私意识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孩子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发现,青春期孩子叛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有时会无意识地侵犯孩子的隐私,比如过度干涉孩子的社交生活、偷看孩子的日记或私信等。

因此,很多孩子长大后不愿意走亲戚,其实就是不愿意被一堆人围着问来问去。

原因四:学业压力的增加

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完成各种作业和考试任务,这使得他们的闲暇时间变得非常宝贵。

孩子可能更愿意利用这些时间进行休息、娱乐或与朋友相处,而不是去走亲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侄子今年高一,高中老师抓得紧,假期很少,关系好的几个同学约好了出去玩。但嫂子非逼着他去走亲戚,他就会很烦。

《儿童心理学手册》中曾提到:过度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意愿和情绪状态

你看,过大的学业压力也是孩子们不愿去应付亲戚的原因。

原因五:亲戚间的比较与期望

亲戚们凑在一起,难免会进行一些比较和评价。这些比较可能涉及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艺表现等方面。

对于已经有了一些自我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比较和评价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焦虑。特别是当一些亲戚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时,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心理学导论》曾指出: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对正在完善自我效能的孩子而言,亲戚间的比较和评价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尤其当这种比较和评价带来的是负面信息时,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逃避行为。

我表姐是清华毕业的,小时候每次过年,我们这些小的都得被迫听长辈们对表姐的夸赞,进而挨个得到一个语重心长的眼神。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得。所以,长大后自然也不愿多跟他们一起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孩子不愿走亲戚其实并不是因为孩子冷漠、白眼狼,背后的心理学知识是:孩子的个人意识、心理世界在逐步完善。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考、需求后,如果家长还只是简单粗暴的强迫,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建议家长们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引导以及合理安排走亲戚的方式和时间,来缓解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才能与他们建立更加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你说对吗?

今日话题:你有没有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走亲戚”呢?你都是怎么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