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撑着最后的力气忙完手中的工作之后,思索片刻,然后写了一封信,寄到了湖南政府。
信中他言辞恳切的说道:“我实在是老了,请帮我多照顾九弟一点。”
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亲人破例,也是毛主席在人生最后阶段,对家乡亲人们的最后一丝关怀。
因为不久之后,毛主席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
那么毛主席信中的九弟究竟是谁?为何在病重之时,要单单为了他破例呢?
1913年夏,在外求学的毛泽东刚刚回到家中,母亲文七妹就满脸喜色的对他说道:“你叔家刚添了一个儿子,你快去看看吧!”
“真的?这可是喜事!”毛泽东当即收拾东西,带了一些吃的,就往叔叔家赶过去。
文七妹口中的叔叔,是毛泽东父亲毛顺生的嫡亲堂弟毛尉生,又因为文七妹收养了毛尉生的女儿毛泽建,所以两家亲上加亲,走动的十分频繁。
每逢寒暑假,毛泽东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必然是到毛尉生家中看望他们。
他们两家相距不过1.5公里,没过多久,毛泽东就赶到了堂叔父家中,从远处看着略显破败的房屋,毛泽东心中很不是滋味。
抱着粉雕玉琢的弟弟,毛泽东心疼的问道:“孩子叫什么名字?”
“按照辈分,给他取一个‘连’字,叫毛泽连。”
看着刚出生的弟弟咿咿呀呀的样子,毛泽东心中更加坚定,只有改革,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此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毛泽东就会到叔父家中探望,毛泽连几乎是毛泽东看着长大的。
不幸的是,毛泽连出生不久,毛尉生早早病逝,一家人的重担全部都压在了其妻陈氏身上,毛泽连从小就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所以每逢回家,毛泽东对弟弟都会格外关照,不仅给他们送吃的,还会教弟弟识字。
毛泽连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无论毛泽东教他什么,他都很快就能学会,这让毛泽东十分欣喜,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如果弟弟能够上学,以后不一定比我差。”
只可惜毛泽东没办法一直照顾弟弟。
那个动乱的年代,毛泽东一直在为了革命事业奔走,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留在家中,但是在外奔波的时候,他心中始终牵挂着这个弟弟。
1925年秋季,毛泽东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带着妻儿回到湖南,重新谋求发展良机。
由于之前毛泽东对婶母帮助颇多,所以陈氏一直将他们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看待,不仅给他们收拾住的地方,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
在婶母的帮助下,毛泽东才能在这里毫无顾虑的开办农民夜校,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纲领,忙得不可开交,13岁的毛泽连虽然年少不经事,却也明白,哥哥一定是在做一番大事业,他积极支持哥哥的做法,成了毛泽东最信任的一个“小跟班”。
为了保护哥哥和嫂子的安全,毛泽连带头加入儿童团,负责为党组织开会站岗放哨。
有一次军阀赵恒锡的部下偶然得知毛泽东在韶山办理农民夜校的事情,悄悄带着一队人,准备捉拿毛泽东。
没想到他们刚刚进入韶山冲,就被守在外面放哨的毛泽连发现了。
眼看他们马上就要进屋了,毛泽连急忙高举手中的擎马灯,并大声咳嗽,向哥哥示警。
好在毛泽东立刻注意到了异常,他仔细观察了外面之后,当即带着杨开慧从后门出去,躲进了深山密林中。
敌人扑了个空,只好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毛泽东回来之后,高兴的将弟弟抱在怀里亲了好几口,连声夸赞他做事伶俐。
这段时间是毛泽连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可以天天和三哥待在一起,跟着三哥读书写字,学习大道理。
可以说毛泽连年少时嫉恶如仇的性格,都是毛泽东一手教导出来的。
虽然只是堂兄弟,可是毛泽东一直将毛泽连当成自己的亲弟弟看待,甚至比亲弟弟还要亲。
在毛家“泽”字辈中一共有10个兄弟,毛泽东最疼的就是毛泽连了,这几乎是毛家公认的事情。
半年之后,毛泽东因为革命事业准备离开韶山冲的时候,毛泽连信中虽然不舍,可他明白三哥为了全天下的穷苦百姓,在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他不哭不闹,安安静静的送毛泽东离开了。
1927年,为了考察韶山的农民运动情况,毛泽东再次回到故乡,此时毛泽连经过磨炼,已经十分稳重可靠了,见到三哥回来,毛泽连高兴地就像过年了一样,拉着他问东问西的,恨不得将他这几年的经历问的一清二楚。
在毛泽东的指引下,毛泽连终于明白了革命的道理,他紧紧跟随哥哥的脚步,积极支持当地的革命运动。
这次毛泽东走的悄无声息,只有毛泽连一人相送,多年后毛泽连始终无法忘记这一天。
天上下着淅沥的小雨,熟悉的道路不断蜿蜒向前,毛泽连撑着伞,跟在三哥身后,送他走向更远的远方。
“天儿不好,就送到这里吧。”毛泽东从弟弟手中接过包袱和雨伞,招呼毛泽连赶快回去。
“哥,你这一走,啥时候才能再回来?”
毛泽东歪头想了想,然后看着延伸到远处的小路,若有所思地说道:“要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需要很长很长时间,革命一天不成功,我就没有脸回来看父老乡亲。”
说完,毛泽东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三哥的身影消失在远处,毛泽连才依依不舍的转身回去。
此后毛泽东一直奔赴在革命的道路上,走上井冈山、走过长征路,带领共产党同敌人做抗争,步步如履薄冰。
毛泽连心中一直牵挂着三哥,可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他不敢过多的提到毛泽东的名字,只能偶然在报纸上或者是过路人的口中,探听到一些关注三哥的消息。
每每得知三哥安然无恙,毛泽连都兴奋的睡不着觉。
这一分别,他们就牵挂了彼此22年之久。
一直到1949年9月,解放军顺利拿下湖南之后,毛主席急忙派人前去寻找家乡的亲人,毛泽连就这样被接到了北京。
得知三哥实现了理想,成为国家主席,毛泽连一时间高兴地情难自已,竟不知不觉间落下泪来。
两人见面之后,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毛泽连深情的呼唤着:“三哥,20多年了,我终于又见到您了。”
看着毛泽连黝黑的面庞和布满老茧的双手,毛主席也是眼泛泪花,连声呼唤“九弟,润发九弟。”
新中国成立的典礼上,毛泽连也受邀登上了观礼台,听到毛主席用一口湖南口音宣布新中国就此成立的时候,毛泽连激动的鼓起了掌,眼眶也不知不觉湿润了。
典礼结束后,毛泽连原本希望能在北京找一份工作谋生,主席却语重心长的教育他:“我虽然成了国家主席,可是这是革命的需要,是为人民办事的,不能像土皇帝一样,让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我们的目标是解放劳苦大众,为民众谋福利的。”
这番话让毛泽连想到了多年前他跟在三哥身后学道理的时候,于是毛泽连不再坚持,当即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回到了生活了几十年的韶山冲,继续老老实实的辛勤耕作。
可1950年的一场旱灾,却让毛泽连慌了手脚,不得不写了一封书信,寄给远在北京的三哥。
如果是求工作的事情,毛主席必然不会理会,可是事关农民生计,这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为了弄清楚状况,他特意派长子毛岸英去往韶山冲查看情况,而毛岸英到了之后,就住在毛泽连家中。
在毛泽连的帮助下,毛岸英接连走访多处的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做成报告发给了父亲,韶山冲的旱灾这才得以顺利解决。
送走毛岸英之后,毛泽连继续在韶山冲做着耕种的工作。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连先后11次去往北京,每次去都会受到毛主席的热切接待,虽然没有生活在一起,可是他们始终心系彼此,而毛泽连夜成为前往北京次数最多的一个人。
毛主席卧病在床的时候,还叮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经常回去看望毛泽连。
多年来,毛主席一直身体力行的支持着九弟,时常会给他们寄些东西接济。
可是1976年,毛主席已经无法走动了,或许是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毛主席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后之事。
如果自己忽然走了,连路都看不清的九弟可怎么办呢?
毛主席思考再三,亲自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湖南政府,这是毛主席第一次破例,信中他言辞恳切的表示:“我实在是老了,请帮我照顾九弟一点。”
9月9日,毛主席因病离世,毛泽连得知三哥留下的消息,伏在桌上泣不成声,哭声悲戚令人动容。
1995年,毛泽连因病逝世,一声三哥,让毛主席牵挂了大半生,半生耕种,毛泽连身体力行的践行着对三哥的承诺。
他们的情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弥足珍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