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746篇原创
昨天的文章人生苦难重重一文,聊了聊圆方自己最喜欢的这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在文章中,作者提出: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奋勇前进?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并将方法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自律?又应该如何做到自律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自律的本质
“自律”这个词,这些年有些被泛化和滥用了吗,写“自律”的文章汗牛充栋,不过大多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或者鲜美的鸡汤,告诉你自律有多么多么的好。
但是有一个问题,其实没有被回答,那就是既然“自律”这么好,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呢?大部分的学生做不到认真学习,大部分人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投入,甚至大部分的人想要好好地去减个肥,或者只是克制住自己的脾气都很难,这是为什么呢?
在之前的文章“没有自律,自律是一个伪概念(点击阅读)”一文中,圆方有阐述过自己的观点:自律是一个伪概念,从来没有自律这回事。自律只是一个更大的欲望压倒了当下小一些的欲望。
今天我们借着继续读这本《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关于“自律”的内容,来系统的阐述和拆解一下。这本书里写到关于“自律”的内容很多,但是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个人认为表达的不是那么“易于理解”,所以圆方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翻译翻译”,希望能够给小伙伴们一些启发。
在书中,作者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这里面这几个字很重要“主动,积极,承受,解决”
首先是主动,也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不能是因为到了deadline,或者被老师,老板催促,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
其次是积极,其实积极换成另一个词会更好一些,那就是“乐观”,也就是你相信你做了这件事之后,会收获好的结果。
然后是承受,读过昨天的“人生苦难重重”的都知道,这里的“痛苦”其实就是“改变”,承受痛苦,就是愿意去“改变”我们自己
最后是解决,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要拿到成果,如果“主动,积极,承受痛苦”但是没有拿到结果,没有任何改变,那也不是自律。
所以主动行动,乐观预期,改变自己,拿到结果,只有这四点都做到了,这才叫做“自律”。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难,是的,不只是难,简直是太难了。而更难的其实还在后面,那就是自律的四个原则。作者在书中说: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拆解“翻译”一下。
推迟满足感:
作者在书中说: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延迟满足”这个词,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听说过,如果再往深的去讲,这两年比较火的“拒绝多巴胺,拥抱内啡肽”讲的也是同一个问题。不过,有个问题,个人认为对于“推迟满足感”至关重要,但是时候被忽略掉了。
那就是“为什么要推迟满足”,是的,我们一味地要求自己,要求孩子,要求同事去“推迟满足”,问题在于,推迟满足之后,能否得到自己更想要的才是关键。正如圆方在“没有自律,自律是一个伪概念(点击阅读)”一文中说的:自律只是一个未来更大的欲望,压倒了当下小一些的欲望。
如果,我们辛苦付出,未来得到还不如现在的多,
如果,我们辛苦付出,感觉达成的希望预期很小,
如果,我们辛苦付出,得到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那么,为什么不当下,立刻,马上,满足自己?为何要苦苦忍耐?
很多父母说孩子学习不自律,那是有很多时候,父母答应孩子30分钟,认真把作业写完就可以去看电视,孩子特别努力十五分钟就完成了。父母想“哟,布置少了,再给你加点量,完成才能去看……”,经过一次两次这样,孩子的预期落空之后,孩子自然就“不自律”开始磨蹭了……
所以,想要做到“推迟满足”,关键不是限制当下的欲望,而是去激发对于未来的欲望,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能够去达成,能够去得到。
承担责任:
作者在书中说: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心中,阻碍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很多人显然忽略了这个道理。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什么样叫做”承担责任”,其实很难详细定义,不过作者在书中说到了两种逃避责任的“症状”,的确是给了圆方很大的启发。因为作者是心理医生,所以为这两种“逃避责任”的“症状”,用医学名词描述,分别是“人格失调症”和“神经官能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但表现症状却彼此相反。
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与外界发生矛盾时,人格失调症患者习惯性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人格失调症的状态,就是怨天怨地怨空气,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可能”、“我不得不”,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比如那个广为流传的“国足输球原因”的段子:
草皮原因:草皮太硬了、草皮太软了、
天气原因:下雪、下雨、下冰雹、阳光太好了、冷、热、不冷不热(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
场内因素:A、裁判帮他们 B、裁判不帮我们 C、对手身体太强壮 D、对手技术太细腻E、门柱帮了他们 F、对方守门员发挥BT超常 G、补时太短 H、补时太长
场外因素:A、客场作战,气氛影响 B、主场作战,干扰太大C、观众不为我们喝彩
这种就是标准的“人格失调”。
而“神经官能症”就相对不太好理解。
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人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本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及他人,不够资格,因而缺少勇气和个性,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
或许有人会说,为自己“强加责任”不就是“承担责任”么?其实不是,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只是把“责任”推给了一个“虚拟”的自己,似乎一个问题的出现,是“注定”的。
可能这么说有些抽象,具体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过那些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我就是管不住我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天生就这样”,“我爸妈都管不住我……”等等等等
这些就是标准的“神经官能症”,他们通过塑造一个“虚拟人格”的方式,把问题的原因归咎到这个“虚拟”的自己身上,而自己躲在后面不承担责任,也就是拒绝改变。
忠于事实: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需要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虚假、错觉和幻想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
忠于事实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但是这个事情难在哪里?难在我们的生活是在不断发生改变的。可能很多事情在去年是事实,但在今年就不再是了。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否抛弃“成见”,去实事求是呢?
很难,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而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比如说人们常常说起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人生面临的诸多危机之一。30年前,心理学家埃里克·艾瑞克森曾列举出人生各阶段的八种危机。只有放弃旧的、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渡过危机,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作者在书中列举几个,从小到大,我们需要放弃的观念。
无需对外界要求作出回应的婴儿状态
无所不能的幻觉
完全占有(包括性方面)父亲或母亲(或二者)的欲望
童年的依赖感
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青春期的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
无拘无束的自由
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青春的性吸引力
长生不老的空想
对子女的权威
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力
身体永远健康
最后,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总体说来,这些就是我们在人生过程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放弃这些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不少人不敢面对现实,或者无法放弃早已过时的东西,所以无法克服心理和精神的危机,只能止步不前,不能享受到新生带来的欢悦,也不能顺利地进入更加成熟的心智发展阶段。
保持平衡:
作者在书中说: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
其实保持平衡就是“不愚蠢”,这个概念,圆方在“为什么好的“指标”会导致坏的“结果””里面介绍过:
不愚,不蠢,就是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有目标有方向,另外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计划和指标,要懂得灵活变通,适应时代和社会。
保持平衡也是这样。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作者举了一个“生气”的例子:
当我们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时,我们就会生气。要正常地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时候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因为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
生气是这样,在各个方面都是这样,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保持平衡”,大概就是“中庸”吧。
以上,就是关于“自律”的分享,我们总结一下:
主动行动,乐观预期,改变自己,拿到结果,只有这四点都做到了,这才叫做“自律”,少一点,都不叫自律。
而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难么?很难。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追求呢?用作者在这一章节最后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的结束:
假使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求精神和意识的发展。但是不经痛苦和折磨,就无法实现灵魂的超越。即便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但那时痛苦的强烈程度,可能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让你最终无法承受。你或许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人们还要追求精神的发展呢?”坦白地说,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幸福的本质所知甚少。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2019年2月20日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发表的讲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