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引用于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杜修贤摄

总理参加了贵阳市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左起第二人是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省长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王翼南摄

贵州省第一次用飞机撒粉灭虫,支援农业生产。这是在平坝县上空撒粉扑灭水稻螟虫的国产安二型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谟县妇联主任郭怀良(右二)和伍绍英(右三)1960年 郑祖德摄

共青团贵州省委树立了12名青年薅秧标兵,号召全省农村青年向他们学习,开展了“学、比、赶、帮”红旗竞赛,要求每个青年争取做推广使用薅秧耙的突击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南沙摄

贵阳市南明城市公社甲秀分社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又有340多名社员到农业第一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侯明德摄

盛产蚕丝的正安县,各公社垦复榨林45万亩;建立基本桑园和榨林基地300多个,蚕室和烘房4100多间;并成立专业春蚕队435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冯济源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委书记李明江(左二)和育种能手杨启富等

兴义县捧鲊公社培育的兴义一号小麦良种,在3100亩土地上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300多斤,其中有70多亩,达到500多斤,高于当地其他小麦品种的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陈维钧摄

镇远县满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野生药材,已发现200多种。九寨公社大建药材基地,上山采集药种1000多种,移栽贵重药材800多种。药材种植面积达52600多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郑祖德摄

镇远县羊场公社党委,在小秋收运动中,组织商业部门干部下队,帮助采集、加工,并就地收购、调运山货,仅羊场生产队所采集的野生油料和药材等已达43万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陈维钧摄

从1960年年初起,贵定县县委第一书记朱学周领导全体机关干部,组成了11个专业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种菜。半年多来共开垦荒地和利用闲散土地种植了33亩菜地,已自给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南沙摄

镇远县农业机械厂工人在“三秋”后,根据今冬明春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了小农具的生产,赶制出锄头、镰刀、钉耙等15000多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南沙摄

黎平县西门铁厂两年多来从无到有、由土到洋,实现了手工操作半机械化,使生铁产量年年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成本一再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兴义糖厂 1960年 郑祖德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义糖厂坚持职工业余教育

盛产甘蔗的兴义县由一座土榨红糖小厂,成为贵州省第一座全部机械化生产的糖厂,机械设备能力由日榨甘蔗150吨提高250吨,并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化制糖技术的少数民族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王正雄摄

贵州汽车配件厂职工采取“蚂蚁啃骨头”的方法,大造机器设备,克服种种困难,提前104天完成了全年配件生产任务,并成功试制了后轴壳、角牙伴轭等急需的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 陈登庸摄

贵州省各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的演员,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上山下乡为群众演出,期间还参加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