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探索出“综治中心总牵头、警格网格相融合、三所联动聚合力、四联共建创格局”的“1+2+3+4”警调对接新机制,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由“单打独斗”为“多轮齐转”,实现矛盾纠纷“排得出、化得掉、控得好”。近年来,安宁区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线索1886条,成功调处化解1811起,化解率达96%,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在连续三年下降的基础上,分别再下降7.9%、10.4%,命案发案呈断崖式下降。

最小作战单元:

“两格”互融、整合攻坚

近两年,兰州公安安宁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行“警务网格+综治网格”融合建设,持续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稳步实现社区民警从“工作下社区”到“扎根责任田”的转变。刘家堡派出所“警网融合”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与街道同址办公的优势条件,将警务工作与社区工作“捆绑”合并,牵头社区、物业化解多起邻里积怨。调处过程中,共同打好“情与法”的息争止戈“组合拳”,双方当事人分别在派出所、社区两处调解室同步交叉接受调解,将“交叉复治”整合为“一体善治”,规范了“警网融合”闭环流程。

2023年,兰州公安安宁分局62名社区民警有了新的“身份”: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主导开展信息采集、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法治宣教、联合走访等工作,依托800余个微信群共享网格警情,形成“向群众发声”和“听群众呼声”的双向互动,综治力量由“被动参治”转变为“一体联治”,健全了“警网融合”制度机制。兰州公安安宁分局62个派出所警务区已经与375个综治网格形成融合共建,完善了“1名民警+2名辅警+N名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义警”的“1+2+N”模式,“警网融合”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强化。

专家联席会诊:

“三所”联动、综合施策

近日,兰州公安安宁分局接报一起矛盾纠纷警情:孔家崖街道一房地产企业与30余名工人因工资结算发生纠纷,双方在地产商办公楼内僵持不下。兰州公安安宁分局指挥中心立即按照“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指令开发区派出所民警先期处置,同步通过综治中心,向孔家崖司法所、西润律师事务所推送相关信息,迅速组织进行联动共治、调处化解。历时4个小时,双方达成一致,在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见证下共同对工资报酬进行了复核确认。

作为矛盾纠纷多渠道受理、全时段接待、一站式化解的“专家联席会诊”机制,“三所联动”也成为了安宁分局发挥公安专业优势,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破除“各自为政”困境、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宁样板的生动实践。

小脑协调手脚:

“四联”共建、破局制胜

警情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兰州公安安宁分局借力“两队一室”建设和派出所“小脑+手脚”勤务机制改革,依托综治力量“警网融合”机制建设,形成了信息联通、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命案联防的“四联”工作体系,实现警情100%标签化管理,围绕3类重复报警、综合6类重点警情和区域化警情,实行“3+6+X”定期分析研判,推动矛盾纠纷发现、跟进、处置紧密衔接。

“一嗓子召集、一竿子查底、一揽子解决。”2023年,兰州公安安宁分局各派出所借助综合指挥室“小脑”研判分析,从同一报警人报警称“妻子失踪被拐”“威胁扬言报复”“制造噪音扰民”等同类警情中摸排出存在引发重大案事件隐患的婚恋纠纷和邻里积怨30余起,社区民警依靠“三所联动”机制与妇联、社区等职能单位联调联处,最终全部成功化解,并在跟踪回访中做好满意程度调查和调解效果巩固,有效防范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兰州公安安宁分局还以社区警务队、案件侦办队为“手脚”,持续发挥警网融合“最小作战单元”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靠前捕捉风险、超前介入调处,滚动排查“隐性”矛盾,于2023年主动搜索发现前期难以掌握的“有积怨、无警情”债务、婚恋等矛盾纠纷100余起;先期处置化解突出矛盾120余起;挖掘并调处社区、单位潜藏的各类“隐性”矛盾300余起,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灭在萌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