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整理报道
走过政策红利引导带动的高速发展“蜜月期”,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预计将超13.6万亿元。梳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围绕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为目标,四地均以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有关科创链条、枢纽建设、战略联动、人才引智等一系列新举措,加快了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全新步伐。
强化战略联动发展 点燃“科技湾区”引擎
2023年,广州市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穗港科技合作园,港科大(广州)首届本科生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试点,办理签注5360人次。实现跨境通办社保服务项目7个,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新增穗港澳姊妹学校49对、增长14.5%。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签约项目21个,金额超过2000亿元。
2024年,广州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抓紧做实大湾区建设大机遇、大文章,强化战略联动发展,在贯通一域与全局中有效拓展经济纵深,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广州将加快建设海龙围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区、大学城大湾区创新创业集聚区等重大合作平台。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深化穗港澳三地社保衔接,推动“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落实,探索居民“两证合一”、金融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互认等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推进广湛高铁、广南联络线、南珠(中)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动番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上新水平,推进从化马场二期、国际赛马发展中心建设。深化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的协同联动。协力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提升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
推动重大平台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东部中心,加快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谋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东部中心产业合作园、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等平台载体。高质量建设北部增长极及临空经济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强化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通用航空等产业导入。高标准建设“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推动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大湾区国创中心研发中试基地等科创平台产学研融合发展,成片成势打造湾区半导体产业园、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等新兴产业载体。推进花都、番禺升级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天河智慧城、越秀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白云新城、高埔创智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以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建好印刷及柔性显示、新型储能、纳米智造、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创新中心,支持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建设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湾区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中心,培养兼具规模和能力的技术经理人队伍。落实高企“26条”,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珠海
推进横琴合作区建设 助力“联动湾区”贯通
2023年,珠海市协同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取得新进展。服务“一国两制”新实践,完善配套、优化服务,保障“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旅游”顺利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7万辆次、日均跨境货车数量超疫情前的6倍,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突破1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联合港澳及周边城市在珠海举办“共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大会”,沿大桥延长线由东向西依次布局四大重要节点:联动澳门、横琴启动十字门金融区建设,粤港澳物流园一期投入使用,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主体建成,高栏港综保区封关运营,推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串珠成链”。
2024年,珠海市将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拓展更大空间。发挥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引擎作用,携手澳门做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在做好“一点两地”大文章、丰富“一国两制”新实践中作出珠海贡献。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聚焦合作区2024年第一阶段发展目标,主动加强对接交流,全力支持合作区封关运作。在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医药健康、专业服务等领域加强对接联动,主动参与合作区全域建设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共建“一程多站、综合运营、联动拓展”的跨境旅游产业链。争取为合作区招引落地30个以上产业项目。
持续推动珠澳港合作走深走实。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谋划推动广珠(澳)高铁、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澳门轻轨延伸至横琴项目、石角咀水闸重建工程建设。积极对接香港“八个中心”和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推动珠澳港联动形成具有更强辐射服务和龙头带动作用的都市圈。
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洪保十”片区、金湾区为重点,探索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延长线“四大重要节点”,建成粤港澳物流园二期、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探索将粤港澳物流园作为大桥口岸指定查验场所,申报进境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利用大桥直通香港机场、联接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拓展高栏港、粤港澳物流园和香港机场的物流合作。推动珠港机场战略合作升级。深入推进珠海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进出口。
深圳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 打造“人才湾区”高地
2023年,深圳市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深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日均通关42.0万人次,推出便利港澳居民来深旅游、消费、商务活动等28项服务措施,引进香港特区政府“智方便”服务平台。前海开发开放活力迸发。国家部委支持前海实施“金融30条”“海关18条”“海事18条”,前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0%,实施“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引进落地151家全球头部服务商。河套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区域交流合作持续强化。
2024年,深圳将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制定实施前海总体发展规划专项推进方案,提升国际金融城、国际法务区、国际人才港发展能级,加快建设“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深港智汇产业园、前海博物馆等项目,开工建设深港国际服务城、深港广场,打造融资租赁、供应链、国际咨询、财税服务等“6+6”集聚区,新引进全球头部服务商50家。高质量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推动税收优惠、“白名单”管理、分线管理等政策落地,加快建设新皇岗口岸,支持深港高校联合成立研究生院,打造国际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试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建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供给优质科研、产业空间3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港澳及国际优势学科科研项目10个以上,新增高端科研机构、顶尖企业研发中心、高水平科研团队20个以上。高标准规划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积极推进沙头角口岸及配套商业空间改造升级。
2024年,深圳将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前海口岸、南澳口岸规划建设,改造提升罗湖口岸片区,在莲塘口岸探索实施合作查验新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口岸。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建设,拓展消费、旅游、医疗、教育等跨境支付试点应用场景。推动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落地。联动香港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高水平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持续提升港澳居民在深注册执业、商事登记、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便利化水平。
同时,深圳将实施“三个更加”人才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进一步形成高端科创人才集聚效应,增强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坚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等汇聚项目,完善海外引才支持体系,继续办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人才日等活动。“不求所有”开发人才,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化国际职称视同认可改革,提升境外专业人才执业便利化水平,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
培育优质项目投资地 推动“数字湾区”建设
2023年,佛山市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动力”持续增强。把握新阶段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牵引带动佛山市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在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发展活力不断迸发。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广佛全域同城化扎实推进,“禅城-南海-荔湾”联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出台“支持外资高质量发展15条”,广东自贸区佛山联动发展区落地50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
2024年,佛山将坚持对标“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推动互联互通互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凸显佛山力量。
加强湾区城市联动发展。积极推进广州都市圈建设,加快广佛全域同城化,提升基础设施、产业科技、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水平,携手共建国际化都会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全国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推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加强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战略互动,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共建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佛莞泛家居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数字湾区”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共建、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领域合作,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协同联动的机遇,深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大投资推介力度,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优质企业和项目布局大湾区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深化与港澳全方位合作。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有序落实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继续抓好湾区标准、职业资格认可等工作。加快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探索合作园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加强与澳门中医药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提质建设三龙湾科技城、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合作平台,积极引进港澳金融、财务、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助力佛山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强化与港澳在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大湾区功夫电影周、旅游文化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建好用好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港澳青年在佛山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提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广湛高铁、珠肇高铁、深南高铁、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广佛西环等在建轨道项目建设,力争珠肇高铁高明站开工,同步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和周边配套路网建设。推进佛山港综合改造提升行动、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加快建设了哥山港区码头二期,建设提升龙岗码头,推广“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物流新模式,升级打造多式联运的内河强港,助力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2月26日 9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