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的出现,会产生多种毒素,并减少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这可能导致鱼虾更频繁地爆发鱼病。采取池塘中浮游植物和生物的多样性等一系列生态措施,可能会降低蓝藻繁殖的能力。因此,考虑浮游植物生长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化水质条件,调整池塘结构和优化养殖方法,将会对蓝藻爆发有较好的防范措施。

蓝藻

蓝藻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属于一种原核生物。多数的蓝藻有固氮作用,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蓝藻生长茂盛时,可能使水体变蓝。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蓝藻适合在高温和强光环境下快速生长,能有效的利用光能。形成水华的蓝藻多数具有伪空泡,这种伪空泡就和气球一样,形成了气体载体从而具有悬浮能力,这是蓝藻与众不同(与其它藻类)的一大特点。营养盐浓度无疑是造成蓝藻占优势的主要条件,但其它环境因子对于蓝藻水华的发生也至关重要。下面的内容就是人为利用其它环境因子对蓝藻水华有一定限制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深水的深度

池塘深度是控制蓝藻的重要因素。当池塘深度小于1米时,可发生较多的蓝藻水华,增加池塘深度就扩大了藻类生长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深水还为悬浮固体的自然沉淀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当透明度高时,光线更好地穿过水体,藻类有更多的生长机会,增加了不同藻类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因此,增加池塘水的深度也是预防蓝藻爆发的有效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养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时,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许多种类因此退出竞争行列。当水中的营养物质水平较低时,即水偏瘦时蓝藻的生长就会减少。具体来说,适度减少饲料投喂,至少不能多喂,残饵少甚至没有,吃得不多当然排便少,就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减少蓝藻的增殖暴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坏水的覆盖

因为蓝藻喜欢静水,可以采取多次加水,让水长期处于"新水"状态,采取多开增氧机激起水浪形成水流,让水长期处于"活水"状态,这就有利于硅藻门和绿藻门等有益藻类的共同生长。另外,蓝藻的趋光性也很强,它可以覆盖霸占整个水面,让其它藻类见不到光明直至萎缩灭亡,如果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表面的波动,破坏水体表面的平静,让蓝藻不能遮光覆盖,有利于其它藻类和蓝藻之间的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游植物多样性

在粗放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丰度较低,蓝藻和所有藻类都是浮游植物,但如果成分发生变化,比如:主要是绿藻占主导地位,其它的藻类则微不足道。但蓝藻则比其它所有藻类更有适应环境并更具竞争力,当环境有利于藻华的形成时,即水质呈富营养时,蓝藻将占主导地位,而其它藻类则受到抑制。因此,我们应努力达到浮游植物的多样性,采取本文上述的多种方法和人为培藻都可以提高浮游植物(藻类)的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多样性

除了浮游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也是对各种藻类有抑制或调节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池塘养鱼以花白鲢鱼为主养的,蓝藻永远不会产生,绿藻永远不够吃。如果池塘混养有花白鲢鱼而仍然严重爆发滋生蓝藻,证明你有可能花白鲢鱼在整个塘鱼的混养占比太少了,或者是花鲢太多白鲢太少,应稍加提高花白鲢鱼的混养占比、或者提高白鲢的投放量。在现实生产中,一般情况下混养白鲢每亩投放100-300尾,一般不会爆发蓝藻成灾。

另外,还可以混养可以利用底层残饵为食的鲴鱼,套养会掘泥找吃而有一定底改作用的鲤鱼,还有很多可以吃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比如罗非鱼、鲫鱼等等。除流水池和工厂化养殖外,不混养滤食性鱼类的鱼塘,一般都会爆发蓝藻。

最后

本文所述的加深池塘深度、营养物质适度、破坏水的覆盖、浮游植物以及生物多样性,易操作,效果好。一句话,就是想方设法让水肥但不过度肥起来,让蓝藻没有"一家独大"的机会,让蓝藻没有存在的可能。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