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已来

很多人给我发了OPEN AI推出SORA的视频,我自己也去OPEN AI的官网看了看,说实话不太看得懂,只明白个基本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EN AI官网首页翻译版

虽然看不懂,但是我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非常重要,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能深远地影响人类的命运,所以,长年不在家族群里说话的我今天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提醒所有的晚辈们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长辈们,也最好多了解一下这些东西:跟时代保持脉动,是我们保持年轻态的最重要方法,时代要想淘汰一个人,是不会跟你打招呼的,你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关注着外面的世界,不要活成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从Chat GPT(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到SORA,外面是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这里,那些庞大的与世隔绝的人群,还依然活在仇恨外部世界、揪斗自己人的伟业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软为ChatGPT的母公司搭建的超级计算机,有28.5万张CPU,一万余张GPU,硬件投入保守估计在五十亿美元左右,而前期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都是人工进行标注的(初级数据标注员要对文本、图像和语音等数据载体进行标注,比如一段话,数据标注员需要针对语义、构成、语境、目的、情感等数据打上标签,这是纯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OPEN AI将这项工作大量外包到尼日利亚等国),这是个海量的工作,投入极大,所以在人工智能行业有个说法叫做“你投入了多少人工就会产出多少智能”,Chat GPT训练一次需要300-1300万美元,整个2022年,OPEN AI就亏损了十几亿美元,要不是有微软几百亿美元的支持,早都倒闭了,像这样一项搜集全球数据,砸入重金的顶级科技进步,确实配得上“这是继PC和互联网之后的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比尔·盖茨语)。

SORA(索拉)是继Chat GPT之后OPEN AI又一伟大的创举,前者是语言模型机器人,后者是视频模型,目前可以根据人类的指令生成60秒的高精度视频,精细程度可以达到模拟表情,自然流畅和逼真程度让人惊呼“显示不存在了”、“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了”,很多人认为SORA将会造成视频编辑和电影从业人员的大量失业,这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你还以为你能用到SORA这样的软件呢?我看你是想多了,也就是说,至少咱们中国的视频编辑人员暂时不用有失业担忧,而国内的视频模型要想发展到这个水平还得些日子呢!用360董事长周鸿祎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和美国的AI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在加大。

周鸿祎指出:“一旦人工智能接上摄像头,把所有的电影都看一遍,把YouTube上和 TikTok 的视频都看一遍,对世界的理解将远远超过文字学习,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这就离AGI真的就不远了,不是10年20年的问题,可能一两年很快就可以实现。”

他还提到,尽管国内大模型发展水平表面看已经接近GPT-3.5,但实际上跟4.0比还有一年半的差距。OpenAl手里应该还有一些秘密武器,无论是GPT-5,还是机器自我学习自动产生内容,“奥特曼(OpenAI CEO)是个营销大师,知道怎样掌握节奏,他们手里的武器并没有全拿出来。这样看来中国跟美国的AI差距可能还在加大。”

我理解周鸿祎这番话的苦心,就像张召忠少将当年说咱们跟美国的武器发展水平相比最多也就是一二十年的差距,我完全理解他们只能这样说,因为他们毕竟是公众人物,必须考虑自己的说的话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

是的,口罩三年,我们原本以为美帝要完犊子,结果它不但没完犊子,还又领跑世界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在我看来,不只是AI领域,我们需要追赶的领域太多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看了一个播主的视频,他讲了自己使用国内AI的遭遇,他想让AI给他生成一个如来佛的图像,被拒绝了,理由是如来佛在现实生活里并不存在,是人为的封建迷信,但同样是现实生活里不存在的龙形图案,却得到了许可,这位播主十分痛心,我跟他一样痛心:就这个样子还发展科技呢?咱们到底能不能追上先进国家,看来连如来佛都无能为力呀!

这位播主说得这个情况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都随处可见,我们车队有个老几网上买药,想买三黄片,结果被以涉黄为由拒绝发送信息,后来他改成了“三yellow片”,客服才收到他的信息,前一段时间朋友的网店也收到一则处罚,原因是他做了一款钥匙扣,上面有观音菩萨的图案,结果被以宗教迷信下架,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商业领域的这种审查是相对宽松的,其他领域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首要考虑的不是创新,而是自保。

再延伸一下,这类项目,指望百度阿里等公司是远远不够的:它们作为民企,所能涉及的模型和训练范围都受禁令限制,就这一点来说,投入多少钱都没用,就像你花一百万把大刀长矛制造得非常锐利又精美,不如对方花十万买一把加特林,所以还得是经营范围不受限制的国企来做这事儿,但是国企的掌门人和私企的掌门人,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在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博市场,一个是拿政府的钱博业绩,而且国企的掌门人都有任期。

所以,在科技创新企业的最根本基础上,这种结构性差异是无法弥平的。

第二个因素,从当年的芯片事件说起,华为任总就曾经说过:制造芯片光砸钱不够,还得砸人。问题就出在这里,不是咱们不舍得砸人,而是人在哪里?我们的人多得很,人才也多得很,但是目前看来,我们的人才,除了极少数像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有过创新之举,其他的很多科学家,即使光环极盛,但也都是在人类现有的科学成果里更进一步,而不是突破创新,所以我后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凡是在我国接受过在“标准答案战略+题海战术”教育的人,基本上没希望搞出来科技创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类似Chat GPT这样的项目确实需要大把砸钱,不过也不是光砸钱就能搞定——微软虽然非常有钱,但我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抵得过好多个微软,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

华为的任总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发展芯片,光砸钱不行,还要砸人……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但又有多少人还在认真读书?光靠一个国家恐怕不行,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是要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创新?

任总肯定不差钱儿,也愿意砸钱,但这钱砸给谁,怎么个砸法,显然任总说了不算,但任总毕竟是技术出身,对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估计比谁都清楚,而且任总对自家的技术力量乃至整个国家在芯片研发上的能力是了如指掌的,所以任总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抱这个世界”,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
科研工作,最终还是要看靠大批的“科研民工”来干活儿,怎样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尊严,好让他们真正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是科技获得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位曾经在腾讯工作的高级工程师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芯片不是由一群穷人发明的。因为做芯片,短期内出不了成果。甚至一辈子出不了成果。而穷人,则急着要赚钱。他们可以清贫几年,但谁也不可能清贫一辈子。

中国这一代研发者,谁不是穷孩子?谁不是有一家人要养?中国人太多,太苦,难免急功近利,难免铤而走险。但是在西方,有足够健全的科研保障制度,容许你失败,容许你试错。但在中国,如果你没有成果,注定庸庸碌碌。同时,纠错机制又不健全,对诚信也不看重,一切都是结果导向。

这段话说得很客观也很全面,点出了根本所在:我们缺乏的是一个培育人才、尊重人才、有着良好研发体系的科研生态环境,至于资金,只是这个生态的基础条件——土壤再肥沃,没有种子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