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7000多字,前四分之一免费试读)

俄乌战争以来,很多人对俄罗斯的支持堪称无条件、无上限,仿佛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注定的盟友。但是,自1652年雅克萨冲突至今的中俄370年交往史上,中俄真正友好状态不超过70年,仅仅是个零头。

这300多年的交往史,充满了杀戮、血腥、霸凌、欺骗以及巧取豪夺,中国作为弱势一方,更是遭受了屠杀和欺辱。

当然,现在,双方选择了和解。

今天来回顾这段历史,倒不是要揪着过去不放,而是提醒世人:一个民族的历史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现在以及未来,这句话,无论是对俄罗斯,还是对于中国,同样适用。

雅克萨战役:东扩的俄罗斯与清朝的重要一战

雅克萨战役:东扩的俄罗斯与清朝的重要一战

俄罗斯帝国作为欧洲列强帝国中的一个后发国家,由于其崛起较晚以及没有出海口的原因,导致该国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然而历史并没有为俄罗斯帝国锁死崛起的道路,虽然没有出海口,但是俄罗斯帝国却控制着一条通往亚洲的天然陆上通道。

“一路向东征服”也成为了历代俄罗斯沙皇的一个主要目标,追寻自由的哥萨克们(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俄罗斯的祖先)自发的向东探索,无疑也对俄罗斯帝国的扩张提供了客观上的帮助。

在远东,哥萨克们却发现了一片肥沃富饶的黑土地,这里和乌克兰是那么像,家乡的所有作物都能够在这里种植。而且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人,只有少数的“土著部落”,简直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天选之地”。

1650年,俄罗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派遣哥萨克分遣队探索西伯利亚东部,到达流入太平洋的黑龙江(俄罗斯称之为阿穆尔河)。从那时起,俄罗斯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接触到了中国文明。

在黑龙江畔,居住着向大清帝国缴纳赋税的达翰尔部落。哥萨克人则打算迫使他们从达斡尔人那里了解到的“博格达汗”臣服于俄国沙皇,却没有意识到这位“大汗”正是大清帝国的皇帝。

之后几十年,俄罗斯军队一直与中国满族军队发生冲突(满族于1644 年在掌权)。冲突的高潮是对雅克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津诺)要塞的两次围攻,即“雅克萨战役”,俄罗斯打算将该地变成其征服远东的据点。

1685年6月,一支450人的俄罗斯守军在数周内抵挡住了清军3000至5000人的围攻。尽管中国在人数上占优势,但在作战训练方面却不如俄罗斯人,这使得雅克萨要塞得以抵挡围攻。然而,由于对援军的到来不抱希望,于是守军选择投降,撤退与其他俄军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俄罗斯并不打算轻易放弃。一年后,俄国人修复了这座被中国人遗弃的破旧要塞,并再次遭到清军围攻。在猛烈的进攻中,清军损失了5000多名士兵中的一半,但仍未能夺取雅克萨要塞。

1689年,清朝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拉丁文副本。

根据1689年《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俄军离开了雅克萨要塞,随后雅克萨要塞被中国人摧毁。

通过《尼布楚条约》,中方承认额尔古纳河以西包括贝加尔湖土地属于俄国,也就是认可了俄国几十年来对这片土地的蚕食。双方同意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时搁置。

至《尼布楚条约》签署前,俄军已经侵吞蚕食了贝加尔湖以及以东大片土地,前锋已经推进到黑龙江上游一带。俄国人在推进中,步步为营,建起许多定居点,胁迫当地部落归顺俄罗斯。尼布楚城、色楞格城,以及深入到中国境内的雅克萨城,都是这段时间建起来的。该地区实际已被俄国占有。

《尼布楚条约》直到今天仍众说纷纭。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邶风》之七子。”

中国也不是一无所获,条约规定俄军撤出雅克萨周边地区,并承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国的内河,其流域地区是中国领土。

同时,雅克萨战役让中国清楚地认识到,将俄罗斯人赶出远东并非易事。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在一百多年时间里不能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但清政府没有抓住这一百多年的大好时机励精图治,追上欧洲的脚步,而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迅速被欧洲远远地甩在后面。

俄罗斯,这头北极熊,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以其庞大的身躯站在中国北方土地上,打算随时咬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