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留言

来源 心语拉呱

老博山孝乡情之旧城改造前的博山

作者 王乃玺

解放初期,淄博地区的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而博山却是老工业重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胶济铁路支线直通到八陡,因此,淄博专区的机关坐落在博山。之后又改为淄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机关设在四十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我老伴就毕业于在赵庄的淄博专区第一速成师范。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博山先后建设了淄博市工人俱乐部、淄博市工人文化宫、淄博市第一医院、淄博市工人疗养院、淄博市结核病防治院,建立了淄博市第一所大学--淄博建材工业学校(后来的山东建材工业学院),还有淄博市第一中学、淄博卫校,省医药公司把淄博第一个分公司设在了博山,市委机关医院也在市委机关附近设立,后来改名淄博市第三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由于博山山地多、平地少,地盘太小,无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在张店盖好办公大楼后,全部迁往张店。四十亩地机关大院让给了驻军部队机关使用,再后来改造成单位宿舍。

解放初期的张店,工厂不多。新华药厂建在洪沟路,往东有农药厂、烤烟厂。到1958年大炼钢铁年代,建立了张店钢厂。淄博医药公司建在洪沟路新华药厂以西,那时常到市公司开会,一下火车就闻到一股酸味,就是新华药厂生产醋硫酸的味道,很是呛人。

那时坐火车去张店,看到铁路两边全是耕地。南定建有五零一厂,还有玻璃厂。淄川也是以农为主,有洪山煤矿、双沟煤矿、岭子煤矿。改革开放以后,淄川的陶瓷业才兴旺发展起来,淄川的服装市场发展成了地区服装销售的集散地。

周村丝厂远近闻名,丝绸生产是周村的支柱产业,周村的零售商业百年传承,长盛不衰。

从前听说博山地下因煤矿开采已经掏空,不宜修造高层建筑,有的人建议到赵庄以北建设新城,但没有被采纳。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旧城改造开始了。记得首先扒掉的是百货大楼路以北当时卖陶瓷的门店,之后又扒掉百货二零办公的那个小胡同,改建成憩园广场。随后,新建一路、西冶街、税务街等地相继拆迁改造。

旧城改造前,博山老城的布局以县政府为中心,县政府门前的街叫县前街。外围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有护城城墙,四城门分别设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县政府往东有大南北胡同、小南北胡同、马行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辘轳把街,南北胡同北边叫北门里,城墙里面那条街叫城壕,北门往西叫西城壕。当初我姑家就在从辘轳把往西的城壕街上。县政府西边有条胡同叫西更道,往北走叫冤屈胡同。出了城门,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其名称分别叫东关街、西关街、南关街、北关街。看来我们的祖辈把小小的博山城布局得紧凑又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东关街东头还建有城阁,过了城阁,就是北亭子、南亭子,这里有泉有水。后来北亭子改成图书馆,南亭子南边改建成赵执信纪念馆,往南是姑子庵,再往南就是秋谷了。

过了西关是大街,大街很长,从福门到大街南头。街中有宋家胡同、刘家胡同、九曲巷等若干条胡同,大街建有两个居委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妇河横穿博山城区,从前称东、西两圩(在这里读wei)子。河东边叫东圩子,包括城里、河东、镇东、北岭;河西边叫西圩子,包括西冶街、税务街、核桃园、叠道街。西冶街、税务街是繁华的商业街,博山不少著名商家如聚乐村、景德东等均坐落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家窑,过去是博山的蔬菜主产地,还有掩的村,多是菜农以种菜为生。北关街和北岭相连,范河在城墙外,城墙拆除后改建成新建一、二、三、四路。范河改在地下,上面建为新建四路;新建一路从博光剧场到孔家桥;新建二路由西往东到考院小学;新建三路往北到北岭,形成一个闭环。出了南门是南关,南关街包括孔家桥、龙泉寺、新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山的旧城改造,解放后一直都在进行,只是在改革开放后力度更大,步子更快了。

(博山街巷地图来自胡国忠老师,其它图片来自网络,由于相传太广,已无法确认作者,在此向以上原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