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2024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新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通州区将拿出10亿元产业扶持资金、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50万平方米新型产业空间,从资金支持、空间供给、营商环境、人才服务等多维度助力企业在副中心行稳致远,共享城市副中心发展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13日,北京通州,蓝天白云下的运河风光,远处是运河商务区。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对新增产业链头部企业最高按年度区域贡献的70%给予扶持

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在进行主题推介时说,今年,通州区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这份政策文件分为6个部分,包含26条措施,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化、创新化、生态化,提供空间、人才、金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对新增产业链头部企业最高按年度区域贡献的70%给予扶持,对存量产业链头部企业最高按年度区域贡献增量部分的70%给予扶持。对产业孵化平台,将给予连续三年每年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并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链主企业、专业运营主体、基金管理机构,都可以成为副中心的“产业合伙人”,对“产业合伙人”引入的企业,最高按年度区域贡献达到既定标准以上部分的70%给予合并计算支持。”吴孔安说。

“我们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吴孔安介绍,城市副中心将鼓励企业以研发促创新,按照研发投入情况,每年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根据成果产出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以数智促创新,对获得“灯塔工厂”称号、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示范称号、北京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示范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鼓励企业以平台促创新,对首次获得国家级、市级认定的,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以引优促创新,对新认定或新迁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最高支持300万元;鼓励企业以绿色促创新,全面推进企业绿色化转型,对相关行业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的支持。

每年释放50万平方米以上的功能复合新型产业空间

为了让好项目“有地可落”,城市副中心将加大产业空间供给,每年释放不少于50万平方米的功能复合新型产业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获得产业空间。依托集体土地入市及统筹利用、楼宇分割销售等政策,多种模式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我们将用足用好副中心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设立重点产业子基金。同时推动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给予管理人最高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吴孔安说。2023年,城市副中心共兑现扶持资金9.2亿元,今年将再拿出10亿元的“真金白银”,做好产业政策的奖励兑现。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